葛雪蓮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陣地。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幾點個人的教學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收益。以下是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構建民主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有所差異,造就了他們不同的個性,其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品質。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使師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構建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學模式,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真正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獲得學生的認可與歡迎。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差等生的關注,雖然他們成績差,但是自尊心較強,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注。因此,教師可以多在課堂上提問此類學生,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提出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相應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當大家在觀看文藝表演時,觀眾大都興致高漲,沉浸在興奮、活躍的觀看狀態中,究其原因是因為導演所精心設計的觀看氛圍感染了觀眾。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情境設置非常重要,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每次講課都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堆習題,學生是否會感到厭倦和乏味?當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課件的優勢作用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不管是輕松的樂曲還是豐富多彩的動態畫面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茶杯、罐裝飲料、尖頂建筑物、沙堆、飛船、導彈等,在影像和音樂所構筑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被緊緊牽引,每一位學生都仔細觀察、細細思索。
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教學情境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用,但是,制作課件與其他教學方法來說相對復雜,也比較費時費力,所以教師也可以常用 “比較設境法”,即:將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學題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問題本質,懂得其中的優劣取舍。例如,在教學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可以出示兩組題目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比較學會如何解題。通常要先將小樹轉化為整數進行乘法和除法的運算,然后再考慮積和商的小數點位置。此外,還有故事情境法,即:通過故事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目的,例如,利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用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故事,來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數學品質;等等。
三、提供“做數學”的機會,鍛煉學生應用能力
為了防止抽象的數學邏輯知識破壞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方法策略,增強數學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滿足學生形象思維的活動方式。實踐證明,操作是一種保護興趣的有效途徑,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將抽象的邏輯關系以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表現出來,再經過語言調節將之內化為自己智力的活動方式,不但高質量的完了教學任務,更能使學生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們大力提倡應用數學,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準備了許多的正方形方塊,要求學生利用這些小方塊擺成大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最后比比看那個小組擺成的圖形數量多,最多的一方獲勝。獲得自由活動的機會后,學生的情緒都非常高漲,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經過一段時間,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由于事先給同學們發放的小木塊數量不等,因此,學生們的作品也各不相同,七個學習小組分別用4塊、7塊、9塊、5塊、12塊、11塊、24塊小木塊擺成了大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其中擁有24塊小木塊的小組擺成的長方形最多,方法也達到4種之多。看到這個結果,其他小組都提出了抗議,認為第七組分得的小木塊多,而自己的少,24的因數共有四組,明顯占據優勢,因此比賽并不公平,這時教師再及時站出來,引導學生將七個數進行分類,找出這七個數的因數,這樣一來,在實踐活動的推動下,學生會對奇數偶數以及質數合數擁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后的教學工作就能順利開展了。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嚴格貫徹新課改的指導精神,以開放化的新教學方法優化落后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素育.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青春歲月,2013,(02).
[2] 魏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0).
[3] 吳素芳.演示法——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09,(34).
[4] 盧中麟.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探究[J].科技信息,2009,(18).
[5] 王玉鳳.淺談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