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
【摘 要】說話往往能反映一個人的整體素質。一般從一個人說出的話就可看出這個人的情操是否高尚,知識是否淵博,想象力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敏銳以及表現力是否出色。在實際生活、工作中說與寫相比,口語的應用頻率更高。現代通訊、人機對話等也要求人們把話說得準確、流利、簡明、達意。從這幾種意義上講,培養學生說好普通話至關重要。
【關鍵詞】 朗讀;說話;技能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可見學生的語言素質在其整體素質中占重要一席地位,在各科課程學習、社會交際和學生個性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今天,素質教育正匯成時代的潮流,在教學中注重普通話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是作為一位普通話老師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一、注重學生普通話技能的培養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人如果不會閱讀,則不能生活,也不會獲得幸福。誰沒有掌握閱讀的記憶,誰就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一個不懂得道德的人。”他還說過:“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維。”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技能。下面就培養學生普通話的技能方面,談一些我的探索和實踐:
1. 每篇必讀,每課一讀
中職教育現行的普通話教材對朗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每一課時均要安排時間讓學生朗誦教材的測試篇目。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掃除文章中的生字障礙,讀準字音;按課文內容及表達的中心,揣摩語句的寓意、語言的感情色彩;朗讀時做到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合乎規范。引導學生經常復習漢語拼音,避免地方普通話的出現。在教讀每一篇課文的起始課時均要抽查部分同學,當班朗讀課文,老師根據普通話的標準程度打分,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通過分析課文,訓練學生,培養“語感”。
2. 形式多樣,分層達標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用流利的普通話朗讀既可使學生領會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又可為提高學生能言善辯的技能打下基礎。根據文章特點、形式和學生實際,我不斷變換朗讀的方式方法,分層訓練達標,以激發學生講普通話的興趣。如在訓練的前期多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師生齊讀,以養成學生普通話良好語音的習慣;在訓練中期可采用指名朗讀、模仿錄音朗讀、背誦等,訓練學生按標準正確的普通話朗讀;在訓練后期可采用朗誦、分角色讀等,提高學生普通話的自理技能與層次境界,做到“正確性、流利性、理解性和表情性”完美結合。
3. 四個結合,強化素質
培養學生普通話的技能,還要做到如下四個結合。①自讀與聽讀結合。②課內讀與課外讀結合。③基礎讀與提高讀結合。④平常朗讀與考試朗讀結合。
采用以上方法,形成了一個濃厚的講好普通話的氛圍,使來自各地的方言在這種氛圍中消融,為說好普通話的技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加強學生普通話技能的訓練
1.以“本”為綱,實施系列訓練
現行的中職普通話教材及普通話等級測試非常注重聽話·說話訓練。我們可借助教材的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課內教學,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能力的系列訓練。
2.持之以恒,開展課前演說
每節課,課前均安排學生上臺亮相“說話”。時間以測試標準為參照,限定在1~3分鐘內,要求根據說話題目自選內容組織層次,做到口齒清楚,表述完整,普通話標準,讓大家聽得舒服。
3.因材施教,重視復述
復述即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它是培養和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想象力、概括力和記憶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凡是遇到故事性較強的文章,適合學生復述的,盡量安排學生進行復述訓練。復述的方法有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程度高低不一的實際,因材施教,分別采用。
根據不同程度,分別采用詳細、簡要、創造性復述后,教師都要對學生的講態、內容、詳略、語言、表情等進行評析小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克服復述中的缺點,提高說好普通話的技能。
4.課余競賽,舉辦“辯論”
所謂辯論是指學生之間組織辯論會,這種鍛煉,效果極佳。抓住學生均有好勝的心理,我依據教材、校情、學生生活實際,有針對性的擬訂辯論題,如《QQ語言的應用與泛濫》、《中學生是否該染發》等,將學生分成兩組,假設正方、反方,展開針鋒相對的“舌戰”。這樣高層次的口語訓練,既提高了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認識,又練就了他們的口才。
經常舉辦“辯論”比賽,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思路,并且訓練了他們邏輯思維、聯想推理能力,使他們善于表達,避免了學生只能讀普通話,不能說普通話的弊病。
培養學生的普通話技能,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要持之以恒,不斷創新,為培養更多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