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亞莉
摘 要:優秀生是一個班級前進的火車頭,一個班級要團結,有凝聚力、有良好的學風,優秀生的作用不可小覷。那么如何來培養優秀生呢,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了優秀生形成的成因和如何鼓勵培養優秀生,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優秀生;培養;促進轉化
智力與成才有關系,但關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能成為優秀生,智商一般的人,有相當一部分在校能成為優秀生,在社會上能成為優秀的人才。人人喜歡優秀生,人人都想成為優秀生。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生呢?事實證明,若能認真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有望成功。
一、仔細篩選
一只手,五個手指都長短不齊,學生因為個體差異,他們所表現出的學習能力,也是各有特點。有的優秀生思維活躍,反應較快,但考慮問題欠周到,缺乏深度,粗心,易出錯;有的優秀生較細心,善于總結歸納知識,但只局限于課本的知識,缺乏大膽質疑。有的優秀生的知識基礎較好,思維活躍,在課堂上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積極舉手發言,積極與其他學生配合。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錯誤。我經常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培養他們大膽實踐,不怕出錯,增強信心。對個別成績突出的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進行提高性的練習,強化自學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二、施加壓力,促進轉化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我在每堂課上都給學生提問題的機會,以此激勵學生不斷地向老師質疑,向權威質疑,也就不斷地去探索、學習、
提高。
我要求優秀的學生在質疑的同時,能大膽地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不但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分析整理提出的問題,從而學會或引導學生提出重、難點問題,提出創造性問題。這樣,經過一年半載的訓練后,學生敢于提問了、會提問了、樂于提問了,并且善于把問號變為句號,又從句號中產生新的問號……
在教授新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問題拋給學生自己探索、
解決,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分組的過程中,我注意進行組員調配,讓優秀生擔任導演,策劃角色,組織探索、討論,進而總結。例如,在學習“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時,小組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部分學生認為列豎式時一位數與多位數的個位數零在相乘時沒有對齊是錯的,而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是正確的,爭論相當激烈。此時我問:“大家能說出你認為對或錯的理由嗎?”有一部分學生便不再言語,而低下了頭。我想,他們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此時,優秀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他們分組講解自己的看法頭頭是道,我見機行事,進行點撥,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一個數與零相乘還是零,我們把一位數與多位數的不是零的那一位數相乘,零對齊寫下來,結果沒變,卻方便了計算。學生長舒一口氣,感受到了探究學習的樂趣。
三、注重實踐過程中的培養
數學知識的掌握每日練習鞏固是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學生做完練習,教師若不訂正,時間一長,有些學生便見題不算,大筆一揮,喜歡什么數就寫什么數,省略了思考的過程,變得馬虎大意,使得學習成績下降。這時,我把一部分中等生的練習抽出來給優秀生批改,并請他們充當小老師講解出現的問題,他們接到本子,感受到的是信任和壓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些學生的做題速度提高了,思維也變得更加快捷了,總能說出為什么,并且有了自主的探索意識,無形中也引導了中等生自主、認真學習,形成了你追我趕之勢。看著學生的進步,我的心中似蜜甜。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要記住,一個人到學校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我們應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在以后的工作中,讓我們為培養更多的優秀生不斷地努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長武縣丁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