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洲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語文素養
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某一語文學習專題進行研究性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顯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自從學校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教學以來,我深有體會。
一、研究性學習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科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的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改變了以往以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并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目的在于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優化學生學習語文的環境,為學生充分提供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語文教學中,一堂精彩的語文課,一場激烈的辯論會,一次調查活動等,都是在進行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是最便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學科,也能夠促成語文課程目標的具體落實。
二、研究性學習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回歸
小學生探究的本能和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容,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能獲得探索的真切體驗。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它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向主動地獲取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知識,如讓學生盡情地朗讀,默默地思考,大膽的探索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不斷地表現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現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強調,語文教學應“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學”。羅丹說:“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重感悟”要求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探索學習得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大量的時間安排學生讀、寫、說,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并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語文知識重在積累,因此語文教學也應要求學生“重積累”。學生的積累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時間長了就可以讓學生厚積薄發。所以說,研究性學習體現了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了教育回歸兒童本性的價值追求。
三、研究性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視野
語文學習的范圍很廣,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也應是廣闊的。因此,我們要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并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通過補充、探究收集、調查了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更多??梢宰寣W生在專題性研究的收集、整理、講座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學生把在課堂上學習掌握到的技能在實踐中得到轉化,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對課本教材的內容進行印證和強化,并在廣泛收集資料時豐富詞匯,積累感性經驗,從而提升語文素養。如,在學習了《紙的故事》后,可以指導學生著手對紙進行研究。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或上網查詢等了解紙的發展史,這樣學生就可以向周圍的人倡議節約用紙。
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并指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更好地理解“語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是研究的不竭源泉,把許多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課題”當作學生研究性語文學習的內容。例如,指導學生課外研究廢電池,學生通過調查、上網等了解有關廢電池的資料,使學生增強環保的意識;又如,當前小學生中的胖墩很多,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采訪學校的小胖墩、家長、校醫,了解小學生中胖墩形成的原因及應采取的措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保健知識,也能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具有實踐性功能,使學生在了解社會現實的同時,豐富自身的情意體驗,促動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語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一系列的、豐富多彩的語文研究學習中才能產生具體深切的體驗,進而使語文素養得到多層面的提升。在研究性學習中,無論是研究內容的確定,資料的獲取,還是成果的表述,都是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不僅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組織、引導好學生研究性學習。
(作者單位 海南省萬寧市萬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