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秋
摘 要: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對于一些新鮮事物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很興奮,這個時候就會積極思考,思維就會處于活躍的狀態。從情境創設的角度探尋了培養和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學習情境
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以及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力,也是學生不斷學習的重要因素。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也就會有一種積極的、肯定的情感。
一、打造探索性學習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應當是將學生的發展作為主體,將學生的探索性學習作為教學的主線,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盡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創造性的、探索性的學習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才會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的質疑精神才會被激發起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會得以挖掘,進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得以良好的培養。
二、打造游戲化的學習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好新、好奇等思維特征,小學數學的教學就應當依據小學生的這些特征加上小學數學自身的學科特點來設置相應的游戲情境,并將知識寓于這些情境之中,通過游戲活動來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知識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拓展,進而也就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組織搶答游戲,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選幾個代表進行搶答,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打分,得分多的小組勝,這樣就能使得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使得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通過課堂游戲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得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到數學知識,同時還使得學生創造性思維得以提升,團結協作的精神得到發揚。
三、打造故事性的學習情境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來說,要多聽故事、猜謎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教材,運用講述故事以及猜謎語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時、分、秒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教材來編出相應的故事教育學生愛惜時間,這樣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了時、分、秒,另一方面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使得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除了講述故事以及猜謎語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為學生打造故事氛圍,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不僅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同時還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創造性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教授“比的應用”相應內容時,可以編這樣一個故事:江西人向皇帝進貢芋頭,一共三筐,每一筐都有大小均勻的芋頭180個,皇帝決定將其中的一筐芋頭分給眾大臣,并且要按照人均進行分配,和珅聽了之后說:“臣認為,一筐芋頭180個,先給文武大臣90個,后宮的主管共90個,然后再進行分配。”這時,劉墉說:“皇上,剛才大人所說有所不妥,臣認為在朝的大臣一共56位,90個芋頭沒法分配,后宮主管34位,也無法做到皇上之前說的按照人均分配。”皇上聽了說:“那該怎么分配呢?”這個時候課堂上的學生就會被故事吸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扮演劉墉將解決辦法說出來,這樣做就能將數學知識寓于故事情節之中,使得學生一方面掌握了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習數學又產生了興趣。
四、打造操作性的學習情境
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以及好動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依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組織相應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來完成。學生自己通過動手獲得相應的成效,這樣做既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又能夠使得學生的創造精神得到培養,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說,在教授“軸對稱”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好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紙片,讓學生自己對這些圖形的圖片進行仔細分析,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這種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通過多種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會使得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還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造性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探尋其他提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夏月.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高效課堂,2011(25).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繁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