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剛 李隼翔


摘 要:隨著南陵縣丘陵山區煙葉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煙后稻茬安全生產問題日益突出。相關影響因子主要有氣候、前茬煙葉品種、后茬水稻品種、施肥技術、田管技術等。通過對相關因子進行分析,提出南陵縣山丘區煙后稻茬安全生產管理技術措施,對該地區發展煙葉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煙后稻茬;安全生產;技術措施;丘陵山區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5-58-02
南陵縣地處沿江平原向皖南山區過渡之中間地帶,屬典型的半圩半丘陵地區。2011年度,其丘陵區鄉鎮種煙面積200hm2,2012年340hm2,預計2013年面積將達533.3hm2。煙-稻茬生產已成該區生產重要模式,不僅直接影響煙農當年收入,更因實行水旱輪作對來年生產大有裨益,煙后稻茬安全生產技術及管理措施需引起高度重視。
1 煙后稻茬安全生產問題
南陵縣當地有諺語:秋分不露頭,割草喂老牛。作為山區片鄉鎮,此諺語尤為應驗。近幾年來,本地連年發生相當一部分煙后茬晚稻因不能安全齊穗造成減產情況發生,極大損害了群眾利益。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1 氣象原因 本地區進入9月份后,即開始近1個月的持續低溫陰雨天氣,使水稻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有效積溫、光照嚴重不足,導致晚稻生長不良,抽穗時不僅包頸嚴重,穗頸瘟也多有發生,致減產十分顯著。對有關因子分析如下:
1.1.1 低氣溫 圖1、圖2分別為根據南陵縣氣象局2011年9月份、2012年9月份日溫數據編制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從圖1、2可以直觀看出,自進入9月份以后,本地氣溫均顯著下降,且呈持續低溫狀態,尤其在中旬至秋分,溫度更是降至只有14~15℃。其中2011年9月20~24日日均溫度不足20℃,2012年9月份情況稍好,理論上晚稻將不能安全齊穗,而這與這2年實際情況完全相符。
1.1.2 連陰雨天氣 對南陵縣氣象局2011年9月份、2012年9月份天氣情況,按照陰雨天氣、多云天氣、多云-晴天氣、晴好天氣進行分類分析(圖3、4)。發現,2011年9月份,陰雨天氣有10d,多云天氣有9d,并主要集中在上旬和中旬,其中8~11日、17~19日為連續陰雨寡照天,2種天氣合計占63.3%;多云-晴天氣有8d,占26.7%;晴好天氣只有3d,僅占10%。而2012年9月份,多云-陰雨天氣有20d,也主要集中在上旬和中旬,其中8~13日連續為陰雨寡照天,多云-晴天氣有7d,晴好天氣也只有3d。
對2009、2010年9月份天氣進行分析,也可以發現情況極為相似。從滿足水稻正常生長發育所需氣候條件來看,近年來的氣候變化是直接導致晚稻有效生長遲緩、不能安全齊穗的最主要因素。
1.2 煙后稻茬N肥偏重,N、P、K不均衡 本地群眾習慣使用15-15-15三元復合肥、尿素作水稻基肥,追肥則幾乎只使用尿素,而因為鉀肥價格較高而很少使用。但由于煙葉前茬施N量總體偏高,土壤中有殘留,總體上就造成后茬水稻N素偏重,使得晚稻貪青晚熟,生育期延長,抗病性也減弱,增加了減產風險。
1.3 管理不到位 部分煙農種植煙后晚稻面積較大,因人工、田地翻耕、機械安排等原因,致栽插不及時;或以煙葉生產為主,對后茬稻投管不足,均造成損失。
2 實現晚稻安全生產的技術措施
2.1 選擇適宜煙葉品種 建議選用豐產早中熟品種,為及時騰茬創造條件。近幾年實踐證明,7月28日后栽插當地原習慣選用晚稻品種有不能安全齊穗風險,如繼續選用原習慣品種,應確保后茬晚稻栽插時間在7月25日前。
2.2 選擇適宜煙后稻茬晚稻品種 建議選用早熟、抗病、耐低溫的雜交晚稻品種,如五優308等;對讓茬遲田塊推薦選用抗病雜交早稻品種;不建議栽培粳稻,因當地地處山區,早晚溫差大、露水重、溫度低,極易感稻瘟病而致減產。可以選擇栽培“早還早”,但同樣需選用抗病品種,播期也宜在8月7日前,但與雜交品種相比,其產量明顯較低。
2.3 選擇適宜煙后稻茬栽培方式 建議選擇育苗移栽方式栽插,主要是防倒伏。
2.4 栽插密度 建議實行寬行窄株、多苗栽插,確保早封行,以充足的基本苗和主穗大穗保產量。
2.5 合理施肥 肥料使用中注重鉀肥使用,促進早發棵、早封行,實現早露田、早烤田,促根系下扎,防分蘗期延長,分蘗率不足,又使N、P、K養分均衡,促進植株發育,增強莖稈強度,使抗倒伏。
2.6 注重葉面追肥 要根據植株長勢及天氣情況,及時、多次使用磷酸二氫鉀、美洲星等進行葉面追肥,調節生長,增強抗逆、抗病性能。進入10月份后,天氣一般都轉為晴好,此時需要做好防早衰工作,可以進行葉面追肥。
2.7 做好穗期病害防治工作 此期多陰雨、低溫,植株極易患病害。故穗前15d即要積極做好稻曲病、穗頸瘟、紋枯病等預防、防治工作。及時使用“九二○”,促齊穗,減少包頸發生。
2.8 其它措施 建議農戶綜合各方因素,發展適度規模雙晚栽培,精細管理,謀取既得利益。通過水旱輪作,減少田間病菌基數,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也可廣種薄收。山區部分田塊土層淺薄,建議使用秸稈腐熟劑對晚稻草實行還田,培肥地力,以利來年煙葉種植。要求做好煙葉田中地膜回收工作,減少田間污染。鼓勵群眾積極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業科技培訓,提高和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水平,確保切身利益。
3 小結
總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強化茬口安排和技術管理措施,可為煙后稻茬安全生產,增加煙農收入,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供切實保障。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