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偉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這一學科的重要特點。要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重點應放在如何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環節上,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興趣。
[關鍵詞]情境;任務驅動;合作;展示
良好的課堂組織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應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內驅力,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聯系實際情況,融入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嘗試幫助學生聯系實際情境,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際情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參與課堂教學體驗過程。就中小學生而言,教師要盡量豐富課堂的內容,使課堂生動有趣,以一種積極愉悅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情境,以更好的學習狀態學習理解信息技術知識。以互聯網的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留一些與學生切身相關的課題。如,研究調查家鄉特色并形成一定的電子版文字宣傳形式上傳于網絡。這種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互動性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課堂知識,并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二、要善于引導學生歸納要點,自主學習課堂知識
信息技術的教學是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的同時,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尋更好、更適于學生自身學習與發展的科學途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的知識要點是相對雜亂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地歸納出知識綱要。適當的總結,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知識,方便學生日后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這一習慣不僅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基礎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教學生使用基本的office軟件以及一定的網頁知識。針對這些知識,教師在課堂上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難免會在知識的結構性與緊湊性方面有所缺失。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對相關的網頁修飾內容進行適當的文字及圖片技術的總結,并相應地留下一些相關的office課后練習題。這樣,在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自主的進行了相關的知識要點總結。
三、注重課堂的演示,從演示過程中滲透基礎知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教師必要的講解演示是不可或缺的,有時甚至間斷的提示很可能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還可以間接告訴學生一些特別的學習方法,起到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這期間,教師的講解要具有啟發性,并且要循序漸進,以免學生跟不上。例如,在FLASH教學中,如果教師不演示,光靠學生自主學習,顯然學生是做不到的,因為書上只是簡單的知識介紹,而且學生對矢量畫圖以前也沒有知識準備,這時課堂的演示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任務驅動,鞏固提高
熟悉了一般的操作后,總要配一些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因此,這一階段的練習就顯得十分必要。在設置習題時,教師要給出某一具體的目標,完成具體的任務,特別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鞏固提高的過程中有的放矢。例如,在制作某一作品時,學生制作出的作品大小、顏色、形狀等沒必要和教師演示或書上實例一樣,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五、進行互助討論,在學生的互相幫助與交流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從知識的分析與討論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服務于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適當的分析與討論,可以幫助他們交流知識經驗。這種互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拉近了彼此的關系,構建了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而言,生生互動的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分析總結實際的信息技術問題。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上的差異,可在具體實施上有不同的方法,如小組討論法、操作觀察法、試驗法、資料調查法、信息搜集法等。這些方法往往不是單一進行的,可以綜合或穿插使用。
六、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成果展示不僅是教學過程的需要,還是主體發展性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教師可以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進行評價。通過學習成果、探究結果的展示,進行多元評價、主體評價、描述評價和發展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愉,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