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菊艷
摘 要:針對在當前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這一目標,結合實例闡述了如何轉變教學觀念,從突出單元話題、創設問題情境、對課堂的靈活駕馭和有效掌握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旨在探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語篇教學;有效教學
在目前的形式下,學生任務重、壓力大,許多學生對學習缺少興趣,只是盲目、被動地學習,應付考試。英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沒有很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充滿了功利性、應試性,力求得高分,而不求能力的提高,僅把英語學習看作背單詞、記句型、尋找知識點的過程,課堂氣氛壓抑,往往是教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卻是“無動于衷”,一節課下來,收效甚微。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停止“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英語課程要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激活英語課堂,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是完成這一目標的主渠道。那么,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才能優化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突出單元話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小學英語語篇在形式上豐富多樣,有對話型、敘述型,也有對話、敘述結合型,語篇還有長短之分。但是,無論語篇以什么形式出現,它必然圍繞某一話題展開;無論語篇是長或短,它必然圍繞某一主題呈現相關的信息。同一語篇中林林總總的信息之間必然存在著某些關聯,這些關聯的結合點往往通過語篇的主題得以
體現。
如:《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4單元話題為An English friend,A板塊語篇主要是圍繞中國小朋友Gao Shan去找Wang Bing打乒乓球引出的一段對話,對話主要描述了Wang Bing不去打乒乓球的原因在于他正忙著給他的英國朋友寫信,由此引出了關于這個英國朋友Tom的一段對話。教學這一語篇時,我們可以著眼“An English friend”這個單元話題,直接揭示單元話題: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Lets read it together.并板書單元話題;然后根據話題創設問題情境如下:Whos the English friend? Whose English friend is he?Do you want to know?由此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語篇獲得相關信息:The English friend is Tom. Hes Wang Bings friend...語篇學習活動由此拉開序幕。
因此,作為單元第一課時的語篇教學,若從單元話題入手,既能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中心,又能通過對語篇話題的解讀,使學生了解語篇內容的大致方向,并以此為核心,逐漸輻射到整個語篇,幫助學生在整體上建構以單元話題為核心的語言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效果,這是提升語篇教學質量的良好開端。
二、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鑰匙
在語篇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同樣也是開展語篇教學活動的一大抓手,無論是語篇教學活動的熱身、導讀、思路的梳理、拓展活動的開展,還是環節之間的過渡,問題情境始終承擔著“領頭羊”的使命。
由于學生每天都參與多個不同學科的學習活動,每天的英語學習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為了讓學生從上一個不同學科的學習活動或上一次不同內容的英語學習活動快速轉移到當前的英語學習活動中,在正式學習活動之前開展適度的英語熱身活動已成為當前很多英語課堂的主流教學方法。熱身活動的方法有很多,創設問題情境是其中之一。在語篇教學中,創設熱身問題情境主要在于將沉睡在學生大腦深處與相關語篇有關的知識和生活背景喚醒,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相關學習活動的愿望,使學生帶著相關語言知識、生活知識的積淀和對相關主題的好奇,主動地走進語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語篇教學的實效。
如:《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 friend A板塊語篇主要是圍繞主人公Liu Tao和英國筆友Peter之間的交往與其媽媽之間展開的一段對話,語篇雖然只包含了三個人物,即Liu Tao、Mum和Peter,然而,語篇卻涵蓋了不少瑣碎的內容,既包含了Liu Tao與Peter成為筆友的原因、寫信所需材料的英語名稱、關于筆友Peter的一些相關信息,還包括了Liu Tao準備寫信的內容。針對這一內容,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就要喚醒學生生活經歷中關于人際交往方式的知識與經驗,從和學生談論“朋友——交往方式”以逐步喚醒學生相關的知識經驗,引導他們將思維逐步聚焦到“寫信”這一話題上來。
師:Do you have any friends? Whos your friend? How do you chat with your friends?If your friend are not in Zhangjiagang,what do you usually do?問題情境從“詢問朋友”、“與朋友的交流方式”到“與遠方朋友的交往方式”,將學生的視點逐步聚焦于多種交流方式中比較普通、傳統的方式——“寫信”,喚醒了學生對“寫信”的認識基礎,為語篇教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對課堂的靈活駕馭和有效掌握,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適度開展訓練活動
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需要經過多次操練才能逐步達成。然而,若是幾項操作活動處于同一層次,那么,學生的相關語言技能就容易在同一層次上徘徊不前,難以逐步提升,也難以實現從語言知識向語言技能的有效轉化。因此,多個語言操練活動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呈螺旋式上升,這是將語言知識及時轉化為語言技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A部分語篇教學,教師創設了5個任務,分別達成各自目標:task1讓學生看到主語由第一、第二人稱向第三人稱的改變,使學生很好地體會到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變化;task2老師安排學生在進一步聽課文錄音的基礎上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判斷,并由判斷內容引出新單詞busy;task3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了解,更操練鞏固了句型
Does...?及回答的用法,而且也過渡到了... well的教學;task4采用短文填空的形式對課文內容進一步鞏固;task5是一個拓展任務,鞏固了本節課重點詞句的使用,是對語篇教學的有效延伸,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本節課內容。
2.改變方法,豐富語篇內涵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往往被人們高度重視,而促使語言知識不斷豐富和語言技能不斷發展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因此,在語篇教學中,通過學習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獲得某些感悟,豐富語篇內涵、使文本價值得到提升。
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語篇對話部分的上半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語篇的時候,提煉出語篇的主要信息:Su Hai is sweeping the floor. Su Yang is cleaning the windows. 這時,教師可以說:They are doing housework. Can you do housework? 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適時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語言拓展活動。教師可以說: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after school.以此確立學生和父母共同承擔家務的意識,引導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要通過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學設計達到教學目標。當然,英語課堂還有更多的角度、更豐富的內涵需要我們去實踐和思考。英語教師只有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堂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錢希潔.英語語篇教學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