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 要:農村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是由畏懼作文、怕寫、不寫造成的,所以學生作文字跡潦草難于辨認,語句不通不知所言,抄襲欺哄,甚至干脆耍賴不交。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這些作文學困生是“談作文色變”。
關鍵詞:農村;學困生;鼓勵;因材施教;日積月累
作文是語文素養最直接的體現,是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大多數學生怕寫作文,這是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作為一個農村學生,課外知識沒有城里學生豐富,對外界的認識沒有城里學生深刻,這直接導致了農村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這是畏懼作文,怕寫、不寫造成的,所以學生作文字跡潦草難于辨認,語句不通不知所言,抄襲欺哄,甚至干脆耍賴不交。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這些作文學困生是“談作文色變”。學困生的作文指導雖說是難一點,但也并不是完全無藥可醫,只要教師遵循教學規律,掌握兒童心理特征,因人而異地指導學困生作文,學困生通過努力也能寫出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作文。我認為,幫助小學學困生寫好作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記真人真事,寫真感情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引導他們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盡管每次寫作前教師費盡苦心作了指導,但是看到學困生的作文篇幅短小、字跡潦草、中心不明確、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等不足之處,我總會唉聲嘆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單獨指導學困生,耐心分析講評,講解在寫作中應注意的事項。這樣,學生的心理有了特別的監督和深入,他們寫作就不敢敷衍塞責,態度也會變得認真端正,語言表達有了條理性和嚴密性。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篇作文是《難忘的童年》,有些學生的童年生活寫得自然貼切,生動風趣。但有幾個學生三言兩語,不知所云。我單獨叫來那幾個作文學困生,引導他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以《捉小魚》為例,引導他們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鋪開思路,逐段引導寫作。因為農村的小學生大部分有在溪邊玩耍捉魚的的經歷,所以,聽了我的講解后,他們若有所思,第二次作文明顯勝過第一次作文。事實證明,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好作文。
二、鼓勵學生,樹立自信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也有思想,需要被人肯定,實現自我價值。學困生是因為文化基礎薄弱、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學習成績落后。尤其是寫作文,不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不愿動筆寫話,不愛表現自己,這就要求教師真誠以待,熱情鼓勵,不能厭棄學困生,更不能另眼相待。讓他們在愉快的課堂中去學習作文,在輕松的環境中去寫好作文,耐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克服困難。記得有一次作文,題目是《××,我想對你說》,班上的一個學困生坐在教室后面,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懶散地趴在桌面。我走到他的身邊,發現他的作文一個字都沒寫。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小聲地對他說:“你喜歡爸爸嗎?你的爸爸在外面打工賺錢,都是為了誰,你想他嗎?你有什么話想對你爸爸說呢?”聽到我的話后,這篇文章他果然寫得很有感情。
作文后,我在班上表揚了他,稱贊他的作文寫得很有感情,并在班上公開讀了這篇作文,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不要畏懼寫作文,只要投入了感情,別人能寫出來的文章,自己也能寫出來,而且做得更好,幫助他們樹立寫作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教學時要因人而異。首先對學困生應該降低要求,不管是日記還是作文,應該用不同的眼光去批改,不能與優等生作比較。去年我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一篇日記,可對學困生的要求不一樣,一個星期的日記我只要求他們寫兩篇,這兩篇必須做到內容完整、語句通順、用詞得當,我不會著重強調思想內涵,學生認為老師給他們減輕了學習任務,也愿意去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觀察到的寫下來,逐步發掘內在的潛力。
四、日積月累,勤于思考
寫作文不僅要結構清晰合理,同時也要有著優美的語言,使文章更生動,豐滿,這就要求學生好詞佳句有著一定的儲備。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詞語積累,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才會對事物產生自己的獨特見解,才會有思考的方向。只有多朗讀課文和課外讀物,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只要多“朗讀”自己的作文,就能治好文章不通順的毛病。
另外,還要培養學困生記日記的習慣。日積月累,作文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只有我們用心關注學困生,幫助他們學習、作文,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他們不僅能愛上作文,樂于寫作,他們還能給老師、家長許多驚喜和感動。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激發學生在作文中表現自我.學苑出版社,2003.
[2]龍安梅.教出作文“新招”.學苑出版社,2003.
[3]黃炳正.作文教學淺談.廣東教育,2005.
[4]竇冰.激發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水平[J].現代教育管理,2006(7).
(作者單位 浙江省嵊州市下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