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羽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有的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都是在人們不斷觀察、不斷實驗的基礎上總結而來。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通過積極的探索嘗試,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選材;方案;興趣;探究實驗;學習方法
實踐證明,實驗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物理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物理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要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做到活學活用,培養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合理選材,精心設計實驗方案
高效的實驗教學需要建立在精心的實驗設計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做到合理選材,精心設計實驗方案,提高實驗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總結的經驗: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首先要研讀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針對實驗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實驗方案,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次,教師要做到未雨綢繆,在課前進行“預操作”,充分考慮在實驗中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并認真思考解決方案,將實驗中潛藏的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避免影響實驗教學的有序進行,同時要注意實驗器材的合理選擇,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最后,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差異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發揮學生個性特長,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都能學有所得,實現“兩頭兼顧”,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二、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實驗是物理課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的魅力和意義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實驗現象和原理。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實驗教學的形式,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例如:可以通過一些便于觀察、操作簡易的演示實驗來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喜愛:向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便會像受到引力一般向中間靠攏;對裝有水的燒瓶加熱,而水中的魚卻安然無恙。簡單清晰的實驗現象可以激發學生對實驗原理探究的興趣,進而讓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加牢固。再如,在講解“大氣壓強”時,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實驗引入新知識:
(1)準備兩個大小不同的試管,在大試管中裝滿水,將小試管放在大試管內一部分,然后再將其倒置,結果看到大試管中的水流出來,而小試管則慢慢進入大試管中;
(2)取一只燒杯,在其中裝入一些水,在燒杯的塞子上插上長短不同的兩根玻璃試管,然后將塞子塞住燒杯,將燒杯倒置,使玻璃管插入水盆,則會看到燒杯中形成美麗的噴泉。
以上實驗比較具有新意和趣味性,能有效引發學生的質疑心理,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探索狀態。
三、引導學生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所謂探究性實驗,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與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發現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增強自身的探究水平。例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可以在實驗之前提出問題:“你喜歡探究什么問題?怎樣進行探究?方案是怎樣的?如何通過實驗發現結果?如果凸透鏡遭到破壞,還能否完成成像實驗?凸透鏡成像大小與凸透鏡的表面積有關嗎?”通過以上一系列問題的引導,學生的探究具有了明確的目的性,不但有助于形成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而且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現象本質,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四、課后滲透學習方法,做好實驗能力的鞏固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標。因此,教師要善于在學生的應用環節滲透相關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布置這樣一個實驗:自制小磁針。所需材料:廢舊的鋼鋸條5cm~6cm;制作方法:①將其加工成磁針形狀;②在火中燒紅,中心砸一個小坑(注意不要砸穿);③燒紅后放到蹄形永磁鐵上進行磁化,然后放入水中冷卻。并提出要求:認真總結在制作過程中所看到的物理現象,并加以解釋,形成實驗報告。最后,由教師從學生的實驗報告中選取較為優秀的作品,在班級中進行傳閱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和近距離感受物理魅力的機會,帶領學生暢游物理實驗的海洋,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對學習的熱情,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和勇于面對挑戰解決困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王繼衍.重視實驗教學對能力的培養[J].物理教學探討,2002(4).
[2]何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初探[J].物理教學,2001(6).
[3]董英華.探究性學習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02(3).
[4]何潤偉.研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物理實驗教科書的體驗和探索[J].物理教學探討,2003(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錦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