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摘 要: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它應在培養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動手制作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科學探究;實驗;動手制作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
能力,淺談幾點做法。
一、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觀察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它貫穿于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重要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問題,甚至發現一些規律。如我們在科學學習中讓學生觀察月相的變化,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我們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觀察時間,并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觀察的程序,要注意觀察中的語言描述,并將文字的記錄、測量工具的運用相結合,認真做好觀察記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觀察中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實驗能力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因為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小學科學探究活動中,實驗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模擬實驗,就是運用實驗的方法對事物的內部結構、運動變化過程進行模擬。如我們在科學學習中模擬“雨的形成”的實驗、模擬“火山爆發”的實驗等;另一種是對比試驗,它是一種特別的搜集證據的方法,通過有意識的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如,我們在科學學習中做的“水蒸發快慢”的實驗、“種子萌發”的實驗等。但有時同一個實驗可能既具有模擬實驗又具有對比實驗的性質。如模擬“月球環形山”的形成的實驗、模擬“噴氣式飛機飛行”的實驗等。
三、培養學生的制作能力
學生的制作能力也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某個專題研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制作能力。如,在教學“不倒翁”時,讓學生做一個不倒翁;在對小燈泡電路進行研究時做一個小臺燈等。鼓勵學生利用身邊廢舊物品等簡單材料搞科學小制作,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四、注重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的培養
搜集和整理信息是科學探究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也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和方式。因此,在科學探究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會利用簡單的表格、圖標、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如,我們在教學“恐龍”的內容時,可讓學生自己確定研究關于恐龍的什么問題,然后指導他們自己去搜集關于恐龍的資料,再用各種表達方式匯報他們的成果。
五、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科學探究離不開實踐,因此,在科學學習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科學課程的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深入工廠、田園、科技實驗基地、科技場館等進行參觀、考察、聽科普講座、開展科普宣傳或開展種植飼養等學生樂于從事的實踐性活動。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