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曉
摘 要:九年級化學通常面臨的是學時少、任務重的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高效課堂;激發興趣;創設情景;提高效率
化學是九年級新開的一門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一年的時間就得讓學生從接觸化學、認識化學到能利用化學知識解決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問題,因此它面臨的是學時少、任務重的情況。為了使這一情況得到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化學教師的首要任務。高效課堂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因而成為九年級化學教師的首選。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九年級化學高效課堂:
一、精心設計,合理組織教學過程
1.認真準備教學設計
首先,備教材。
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并注意前后知識點的關系,組織好教學內容,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過程設計要注意前后連貫并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設計要有層次,讓在同一課堂上的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學內容能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實現教學目標。
其次,備教法。
特別要注意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容易犯錯的知識點,教師應思考如何將知識簡單化、明朗化、規律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很多學生就習慣死記硬背,這樣很容易記錯記混,教師可以總結一些規律及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如在初中階段常見的置換反應有三類: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碳或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的反應,教師應讓學生總結、記憶,使學生碰到這幾類反應就知道該如何書寫,從而降低錯誤率。
2.認真備學生
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基礎分層情況、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情況、學生學習的態度等,教學內容應該按照學生的情況來做設定。比如在講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因學生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所以應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實驗室制氣體的原理、實驗儀器的選擇及收集方法,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一起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的方法。
二、充分發揮實驗作用,激發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九年級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他們對于魔術般的化學實驗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學生這一認知特征,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每年面對新的面孔,上第一堂化學課的時候,我一般不急于講課,而是先變幾個有趣的小“魔術”,如“反復無常”利用酸、堿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讓學生看到兩種無色液體遇到一起立刻變紅,再滴入一種無色液體又變無色,反復多做幾次;“清水變牛奶”利用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向澄清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氣,一會兒液體變渾濁;“白酒變紅酒”利用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紅的反應,向氫氧化鈉等堿溶液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立刻出現明顯的現象。一連串有趣的現象緊緊吸引著學生的眼球,探究和學習化學的熱情立刻被點燃。如何把這種學習的熱情及興趣保持住,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多做演示實驗,也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完成學生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這樣就能夠保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景,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設計幾個動情點,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題有關的精彩視頻或設計精彩的引言、化學故事、化學問題的爭論、化學家的成長事跡等等。我在講《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先放了一段精彩視頻:一個歹徒搶劫金店,搶走了六根金條,結果其中只有兩根是真的,其余全為樣品即假黃金,經新聞報道后,這個蠢賊因分不清真假黃金,把六根金條全部丟棄。歸案后,為徹底結案,應分辨真假黃金,以“你想幫助警察鑒別真假黃金嗎”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總之,要實現常態課堂的高效,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改變自己,然后從具體操作上掌握科學的方法,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之外,教師還可以從把枯燥的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講給學生、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等等方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就可以打造高效的課堂,實現教學的高效益。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1.
[2]孫秀偉.新課改我們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李廣.評好課應知應會.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5.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第二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