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香
摘 要: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語文教師只有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學生人格,充分展示出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產生更積極的學習行為。情感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因素,因此,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
關鍵詞:情感教育;作用;培養情感
語文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語文教師只有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學生人格,充分展示出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情感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更積極的學習行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那么,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什么作用,怎樣培養學生的情感呢?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泵總€人都有情感,老師的積極情感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
求知欲增強,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明顯提高。而且,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用自己濃烈的情感感染學生,引起他們情感的共鳴,來獲取教學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現代教學論認為:“情感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它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情感呢?
一、教師要學會感動,學會動情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命脈,以“情”感人是語文課的特點。因而語文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學會感動,學會動情。根據教材的思想內容,該喜則喜,該憂則憂,該怒則怒,該悲則悲;對不同情調的課文,或激情奔放,或含情脈脈,或慷慨陳詞,或委婉含蓄。
二、教師要有激情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地創造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樂學環境,使自己所上的課得到學生的喜愛并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教師語言作為傳輸知識的載體,除準確、簡潔、流暢、生動、形象之外,還要用以濃烈的感情浸泡的形象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以情激情,合流共振。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課要有激情,要抓住學生的心。講課的語調要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范讀課文,我發現,在我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聽得很認真,有的學生甚至會閉上眼睛沉浸在其中,顯然,學生被打動了,接下來再進行教學就會簡單多了,因為學生對課文已經產生興趣了,學習也就成了快樂的事。
三、通過朗讀,渲染情感
語文教學應該是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斷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活動過程。情感應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尤以朗讀最為重要。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課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強烈、愈真摯。要想有效地領會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必須借助朗讀體味,揣摩其內在意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梢姡囵B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對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重要。
1.教師范讀,傳遞情感
教學活動總是伴隨著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響下進行。所以教師要做一個有情人,而且要是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動人。教師朗誦時必須帶著真情,帶著激情,進入角色,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使學生聽中生情。如教授《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我飽含深情地讀這篇文章,把作者的感受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學生們聽著,都淚水漣漣。這種激情溶化在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情懷激蕩,心馳神往。當教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一起時,教學氛圍達到最高潮,師生與作者達到認識上的溝通,理解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鳴,這就達到了“以情傳情”。學生通過聽,通過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初步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是喜愛還是憤恨?是諷刺還是贊美?從而正確把握自己的情感。
2.學生自讀,讀中悟情
學生反復朗讀,醞釀情感??勺寣W生采用不同形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組比賽讀等,使學生的認識在不斷的朗讀中變化發展,他們的情感也隨認識同步變化發展;并通過面部表情、神態、動作、語言等自然表現出來。語文教材中的散文,語言親切,感情真實,通過反復朗讀,以至達到可背誦的程度,可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通過朗讀作品,人物、情景便躍上紙上,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學時應憑借朗讀理解其意,感知其情。讓學生用心去讀,要啟發學生融進自己的情感,讓學生體會朱自清的那種淡淡的哀愁和喜悅,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情感基調,加強感情朗讀,以達到升華情感體驗之目的。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其情調,明確其情理,激揚其情懷。
總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師以愛為基石,課堂滿懷激情,全身投入,創設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沐浴在情感的雨露里,學生的求知欲獲得極大的滿足而產生強烈的理智感,這種理智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學習動力,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更積極的學習行為,因此,為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不可忽視。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