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文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如何通過語文教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可通過情境導入、巧妙提問、角色扮演、利用多媒體等達到這一教學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學習興趣;自主學習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并靈活加以運用,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該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因此,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導入設計,力圖創造出各種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這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與文本交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以探究新知。
如在教學《〈世說新語〉二則》時,我設計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在一個人生購物商場,擺設了“金錢”“地位”“友誼”“親情”“誠信”等幾個“商品”,讓學生只選其中一個。在學生左右為難的情形下,我隨之引導學生說:“讓我們去看看《期行》《乘船》中的主人公是怎樣選擇的吧。”學生們馬上就對這兩篇短文產生了的興趣,迫不及待地去閱讀起來,由此,很快就理解了這兩篇小短文的主旨:《期行》告訴我們做人要明禮誠信;《乘船》則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經過分析和討論,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二、巧妙提問,設置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這就是說,學生只有在強烈的學習動機驅使下,才會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通過巧妙提問,創設懸念,可以讓學生產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材緊扣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學習《駱駝尋寶記》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其他動物都一樣去尋找寶貝,最終無功而返,而駱駝卻能尋寶成功呢?”學生一聽,立即引發了閱讀課文的興趣,看完課文后,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在其他動物缺乏毅力,沒能堅持目標;有的學生說其他動物害怕辛苦勞累,沒有駱駝那樣的吃苦耐勞;有的學生說駱駝尋寶是出于公心,為的是“住在禽獸國里的公民們都能安居樂業,過輕松愉快的日子”,而其他動物卻是一心為了自己……課堂的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因為這個問題引發了興趣,從而積極地去思考、回答,課文的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在巧設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情況下,教師再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深入探究,自己得出結論,這比生搬硬套的說教要好得多。
因此,通過巧妙提問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角色扮演,體驗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實地再現于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以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與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喜,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在學習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時,我先讓學生自由組成四個小組進行自主閱讀理解、品味體會,然后小組分角色合作探究,接著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最后,自評互評,老師總結。通過角色扮演,促進學生閱讀理解文章,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模擬人物的動作、神態,使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因此,把希金斯被情人拋棄,欲跳河自殺而又不敢的滑稽可笑;希金斯背著雙管獵槍,裁縫帶著一只鵝和一把剪刀盛氣凌人來訪又激怒而去;當地報紙編輯昂首闊步,高聲喊叫,趾高氣揚的樣子,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幽默諷刺的語言特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創新意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了教師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四、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
形象直觀、圖文并茂、聲色俱備的多媒體技術對再現教學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可根據課文,編排課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讓他們在愉悅中吸取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
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以文字和視頻的方式,充分展現了蘇州園林總的特征:“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在課件中,結合文章思路,一一展現出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在配樂解說的視頻中,有實物演示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和教學內容充分切合,不僅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感受,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精心創設與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情境,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廣東清遠市連山永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