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平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的分支,也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物理學隨著科技發展已滲透到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對人類感知世界和思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物理這門課中,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中加強科學探究實驗,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初中物理;發現問題;探究實驗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探究實驗在中學物理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中學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學習初中物理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
思考的動因、探究問題的起點來源于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敢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才能積極地思考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把教材上出現的知識點當作問題布置給學生,給學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敢于對問題的質疑,積極地思考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在教學聲音與環境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1)雷雨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雷聲卻不斷,這是為什么?(2)人們聽不到蝴蝶飛的聲音,卻可以聽到蚊子飛來飛去的嗡嗡聲,這是為什么?通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大體的了解,并且將問題之間的關聯讓學生自己作分析和總結,同時學生在分析中發現的新問題,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占重要作用的是實驗觀察。實驗是數據獲取、總結物理規律的主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要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實事求是、尊重事實、謙虛嚴謹的作風。如在實驗中發現與事實不符,應及時改正錯誤觀點,觀察材料和實驗數據決不允許造假。
其次,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探索中多疑多問,積極思索,這樣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發現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
三、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風格、語言表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幽默的語言表達與觀察實驗方式相結合,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進而轉化成學習動力。
教師的語言表達也是一種藝術,在講課時語言感染力很重要。在授課中語言的感染力、生動的講解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
總之,好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然老師的引導和組織也十分重要,引導學生自愿地、有興趣地去學習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才能保證教學的有
趣、高效。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