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摘要:存貨是企業的一項重要流動資產,它的正確確認與計量對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具有重大影響。本文主要對存貨的確認、計量進行論述。
關鍵詞:存貨;確認;計量
原材料存貨可謂是上市公司利潤的雙刃劍。根據新會計準則的“先進先出法”,在存貨價格下降時期,企業將前期高價格的材料入賬,從而增加當期成本費用、降低當期利潤;如果存貨價格處于上升階段,則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在原材料價格上漲階段,前期較多的原材料存貨能夠成為上市公司利潤的“蓄水池”,一方面能夠穩定上市公司的經營生產,另一方面還可以給上市公司帶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益處。
一、存貨
如果工業企業能在生產投料時隨時購入所需的原材料,就不需要存貨。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企業總有儲存存貨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資金。庫存管理要遵循“經濟性原則”,管理成本不能超過由此帶來的庫存成本節約。庫存管理者需要在庫存成本利客戶服務水平之間尋找平衡點,100%的客戶服務水平往往不是最佳選擇,企業總是尋找維持系統完移運行所需的最小庫存或達到“滿意”的客戶服務水平基礎上的最低庫存。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類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包裝物等。凡在盤存日期法定所有權屬于企業所有的一切貨品,不論其存放地點如何,都屬于企業存貨。存貨的持有目的應當為正常生產經營而儲存,不包括特種儲備和為建造固定資產而儲存的物資。
二、存貨確認
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企業在確認存貨時,需要判斷與該存貨相關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通常情況下,取得存貨的所有權是與存貨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本企業的一個重要標志。例如,根據銷售合同,已經銷售出去的存貨(取得現金或收取現金的權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與其相關的經濟利益已不能再流入本企業,此時,即使該項存貨尚未運離本企業,也不能再確認為本企業的存貨。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不能可靠計量,則不能確認為一項存貨。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必須取得確鑿、可靠的證據為依據,并且具有可驗證性。例如,企業承諾的訂貨合同由于并未實際發生,不能可靠確定其成本,因此就不能確認為購買企業的存貨。
三、存貨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通過進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為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構成;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1.委托加工物資的內容和成本。委
托加工物資是指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物資的成本包括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等,支付的稅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資歷應負擔的消費稅(指屬于消費稅應稅范圍的加工物資))等。
2.委托加工物資的賬務處理。為了
反映和監督委托加工物資的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企業應當設置“委托加工物資“科目,借方登記委托加工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的物資的實際成本和剩余物資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尚未完工的委托加工物資的實際成本等。委托加工物資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或售價進行核算,其方法與庫存商品相似。
四、存貨的期末計量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當存貨成本低于其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量;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存貨可變現凈值的前提是企業在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企業不是在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比如企業處于清算過程按照存貨準則的規定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
五、存貨的期末計量
對于企業的存貨,確定可變現凈值的關鍵是正確的估計售價,企業可以根據以下情況進行估計:
1.企業與購買方簽訂了銷貨合同(或勞務合同),并且銷貨合同訂購的數量大于或等于企業持有的存貨數量,應以銷貨合同所規定的價格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基礎。
2.企業持有的存貨數量大于銷售訂購數量,在這種情況下,銷貨合同約定數量的存貨應以銷貨合同所規定的價格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基礎,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以正常銷售價格作為計算基礎。
3.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存貨(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變現凈值應以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銷售價格作為計算基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場價格作為其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基礎。
企業應當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核算企業確認或轉回的存貨跌價損失。資產負債表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記貸方;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價值以后又得到恢復,或發出存貨結轉存貨跌價準備時記借方。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存貨跌價準備。
參考文獻
[1]張紅漫,董曉平.新存貨會計準則與國際IAS準則的比較與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9(08).
[2]李月娥,莫磊.存貨準則變遷的會計準則國際化趨同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08).
[3]楊穎.淺析存貨與固定資產減值的差異[J].科學大眾,2008(08).
[4]李艷.淺析存貨減值的會計處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5).
[5]毛愛軍.提高存貨管理水平的途徑[N].財會信報,2006-10-30:B05.
(作者單位:伊春市翠巒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