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勇
摘 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閱讀方法,那么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學習效果必然會呈現正遷移。
關鍵詞:數學教學;閱讀;質疑;思維
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必須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然而,目前學生普遍缺乏數學閱讀的能力和習慣。研讀課本、閱讀作業、鉆研教材幾乎全是教師的事,學生只求聽懂課、會做題,對于數學課本僅當習題集用,即使老師難得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學生也是蜻蜓點水式地閱讀,根本讀不出要點,更不用說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發現創新了。結果,教學中常常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最終是知識學了一大堆,能力提高卻微乎其微。因此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必須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數學文本。
一、在閱讀中質疑問難,發現問題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質疑可以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可以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引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道題:“某水果批發商銷售每箱進價為40元的蘋果,物價部門規定每箱售價不得高于55元。市場調查發現,若以每箱50元的價格銷售,平均每天銷售90箱,價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銷售3箱。當每箱蘋果的銷售價為多少元時,可以獲得最大利潤?最大利潤是多少?”通過閱讀此題,很多學生的解題過程如下:解:設每箱蘋果的銷售價為x元時,獲得利潤為W元。W=(x-40)(-3x+240)=-3x2+360x-9600,根據函數的最大值的求法,得出當x=60時,最大利潤為1200元。這樣做似乎很合乎求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但有一些學生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們的思維并沒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過進一步的閱讀,馬上在頭腦中形成問題。學生發現有一個條件“每箱售價不得高于55元”被忽視了。所以,要讓學生知道求最值問題時還要考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要符合題意。因此,數學閱讀能使學生質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維的深刻性也隨之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在閱讀中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現代教學提倡“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不僅僅是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
動腦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通過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助于養成認真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品質,更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讓學生深入理解題目的意思,自主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
三、在閱讀中比較辨析,發展思維
閱讀材料中往往存在著相似或相異的文本和問題,在教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區別內容之間的關聯,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在這一過程中拓展延伸,實踐應用,獲得新的收獲。
例如,在教學“中學生的視力情況調查”(蘇教版九年級下冊)時,我組織學生對制作的三張統計表進行閱讀和觀察,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三幅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口、眼、腦的協調參與,發現三次統計的內容雖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類的標準不同,統計的結果具有多樣性。通過比較和辨析,學生就牢固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接下來針對另外兩位學生的統計活動中,也較好地體現出了他們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用所學到的統計本領解決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閱讀是一門學問,只要我們肯鉆研,就可以享受數學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未來社會越來越數學化,將來要想讀懂“自然界這本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偉大的書”,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應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也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閱讀而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上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