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茂勇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這就使得計算機應用成為現代中職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操作技能,使其具備完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已成為職業院校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教學現狀;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這就使得計算機應用成為現代中職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基礎性必修科目,學生掌握好這門基礎學科將為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職業學校面臨著學生普遍素質不高,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而且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等許多問題,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操作技能,使其具備完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已成為職業院校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1.教材內容滯后,與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脫節。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學習的載體,但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目前大多數教材都與時代步伐嚴重脫節,交替更新過緩,導致計算機基礎的很多新技術、新知識不能很快出現在教科書上。此外,中職計算機基礎教材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內容重復嚴重,體現不出“職”的特色,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又重復講授,使得學生厭學思想嚴重,學習過程中“主體”的地位難以體現出來。
2.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真正調動起來。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仍停留在一節理論加一節實踐的老模式上,很多老師習慣從常規學科教學中提煉出演示法、操作法、探索法、交流法等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又沒有將這些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教學的特點有機結合,以至于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有的教師一味注重計算機軟件使用過程,忽略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在碰到實際問題時卻又手足無措,上機實踐生搬硬套,理論教學又不結合實際,導致學生信心下降、興趣喪失,應有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
3.學生個體差異突出,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中職生計算機水平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有的學生家里有計算機,實踐機會多,他們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深厚,只需教師稍加點撥即可掌握;而有的學生因家庭、地區條件等多方面原因,計算機基礎知識很欠缺,仍然存在進入中職學校之后才開始接觸計算機的現象,這
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從而給老師授課內容的選擇、教學進度的統一帶來了困難。
4.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就是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都停留在舊的教學模式水平上,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鴉雀無聲,教師自以為妙趣橫生,實際上是學生有疑惑無法提、有不懂無法解決,只是一味不懂裝懂,師生互動無法實現,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不出來,從而導致學生只能生搬硬套、無法靈活處理實際問題。學生在課堂上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沉悶無興趣、提不起上課的勁頭,這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而且也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厭學的心理,形成惡性循環,將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礎,職業學校學生在畢業后就面臨著就業,繼續維持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向社會各崗位輸送合格的人才,也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與時俱進、因地制宜開發校本教材。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新時代社會對中職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定位,結合中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標準,開發校本教材。教材不僅要注重理論與實踐操作相呼應,還應將計算機新技術、新概念增加進來,使教材既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
平,拓展計算機基礎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信息素養。
2.因材施教,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事物的認知傾向,濃厚的興趣所激發的求知欲能使人廢寢忘食、專心致志,并以苦為樂,達到較高的學習境界。因此,搞好計算機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的深度、進度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使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發展。例如,在講計算機發展歷史部分,我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介紹當前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理論、新方法,讓他們通過在網絡上查找關于超導計算機、光學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方面的資料,展望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一些同學反應快、容易滿足的特點,我經常給他們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提醒他們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全面;針對掌握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信心不足的同學,則多提問些簡單實用的問題,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構
建中職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體系。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直接服務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和終身的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徹底轉變傳統的計算機應用教學模式,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多維互動等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要從轉變教學角色做起,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包括網絡學習平臺、多媒體視頻講解、互動討論等學習渠道和形式,自主地探索學習。教師要善于駕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用啟發式和發問式的方式對學生提出本節課的任務及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提升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互助討論、網絡搜索、主動疑問等方式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能夠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團隊協作探究精神,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構建起牢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體系。
4.建立網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源平臺,促進課堂延伸,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模式,40多人的大課堂,學生知識結構差異甚大,一部分同學完成任務后玩游戲或聊天,另一部分同學卻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講—練—
講”的教學活動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跟著教師步伐的課堂程序使學生不能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失去了學生表達思想、交流信息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僅憑課堂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的教學延伸。例如,計算機教學在Moodle平臺的支持下,教師可自主設計和管理課程,在線備課,發布課堂講義,布置作業,在線測評,與學生實現互動交流,解惑答疑;學生可通過它實現在線學習、上傳作業、查看成績、提出問題,克服了傳統教學作業一刀切、學習一本書的弊端,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拓展創造了平臺與空間,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大程度地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正確的、恰當的教學模式和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完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體系,促進學生不斷實踐、不
斷創新,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黎加厚.信息化課程設計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蔡正紅.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職教通訊,2007-09.
[3]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4.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