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鎮澤
摘 要: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成為我國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保證,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筆者將針對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分析。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0 前言
為了提高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素質和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學效率,我國主張推行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將思政工作的理論教育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構建開放式的思想教學課堂以及多元化的思政考核體系,我們應該從高職思政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標準等幾方面進行改革。新時期的高職院校思政應該結合當前的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時代要求進行思政工作改革。
1 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政工作對高職院校教學的意義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人才為培養目標,通過學校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將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應用能力、職業道德素質和整體素質。因此建立在工學結合基礎上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促使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社會的人才需求。
1.1 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政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情況的了解程度和適應能力
中國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直都限于校園范圍內,學生對社會外界的真實狀況的了解也是通過間接媒介傳播而獲知的,對社會的真實狀態的認識存在一定主觀臆想的偏差。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政教育,將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與社會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學生親身體驗而增強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的形成,這樣能促使學生客觀的了解我國當前社會的各種情況。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提供人才,讓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更好的攝影社會,而現實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通過這些矛盾可以提升學生對工作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1.2 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差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難度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主要局限于課堂教學,側重于理論教學,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個人道德修養。但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學習,而是要把教學放在生活和生產的實踐各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在實踐當中接受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培養實際的做人處事的具體操作能力。然而,由于學校的師資難以深入到企業給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而企業所關注的核心是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而不會跟學校一樣投入較大的精力關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環節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存在新的問題。
2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思政教育的標準
2.1 結合思政教學內容,注重職業道德的教學
高職院校的人才教育目標是培養出具有專門技能的人才,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學。正是由于高職院校針對性較強的特點,導致高職院校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職業道德培養。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高職院校重專業、輕道德的教學現狀,必須將職業道德的教育納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將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與各個專業的特點進行科學和合理的結合,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道德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利益、員工的工作效益以社會效益等,因此,我們絕不能忽視職業道德對學生在今后的就業和工作中的影響,著重強調學生的集體精神、愛崗敬業、恪守職責等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
2.2 通過實踐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國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不僅包括學生的文化素質更包括學生的道德品質素質、身體素質、審美能力等,因此我們應該明確提升學生全面的、綜合的素質才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課堂中展開,學生對價值觀取向、意識形態、精神品格等教學內容的認知只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導致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不能從根本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基于工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學,將思想政治教學融入到實踐中,學生通過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事物更能激發學生在思想意識的共鳴,同時通過實踐鍛煉更能加強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對學生個體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與思政實踐教學進行深入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教學效率。
3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3.1 轉變教育觀念,構建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由學校和社會共同來完成。學校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校教學和生產實踐、實習的整個過程和每一個環節,而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僅僅是課堂上的理論教學。為此,學校應積極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以適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變化。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積極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計劃,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劃分為理論課和社會實踐課兩個部分。
3.2 轉變教育內容,以職業需求為依據設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模塊
我們應該按照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律和能力科學整合知識,重新規劃設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創新課程體系與課程形式。在內容設計上,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壓縮那些超出高職院校學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論內容,切實從他們日常所出現的問題及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出發,同時應將心理健康以及就業觀的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在注重理論教育的同時,著重于實踐教育,側重于就業形式分析與就業能力的訓練。
3.3 實行開放式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應該遵循將課堂教學深入到實踐教學的原則,將思想政治的教學可以在空間上進入到企業、車間、社會等真實的工作空間中,另一方面在教學方式上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進入到真實的崗位中進行實際業務的操作,同時可以讓學生跟從企業的員工或者技工進行全方面的學習,通過“師傅”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進行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4 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考核標準
傳統的高職思想政治考核體系主要是以卷面考核為主要形式,學生通過客觀題和主觀題的理論解答進行評分的方式進行學生對思想政治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嚴重忽略了思想政治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考核標準,將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高低等多方面內容的考察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當中。比如將學生在實訓課或者實習崗位中的表現,在生活中的道德素質表現以及應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方式等方面進行考核,通過實際調查等方式進行了解等,這樣才能更加真實和全面的體現出思想政治教學的效率和成果。
結束語: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高職院校進行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同時也是學生就業和今后工作的一種保障,只有建立工學結合的思政教育方式才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小秋,探索工學結合培養高技能人才 [J].中國高等教育,2007(8).
[2]周明星,吳炳岳.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6).
[3]歐陽劍波、蘇冰星,“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生思政教育亟待實現的四個轉變[J].職教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