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蕓
摘 要:作為課堂教學組織的一種主要形式,課堂提問能夠實現教學目的達到的有效方法。課堂提問作為一門藝術,運用的好壞直接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造成影響。當課堂提問運用好時,能夠對學生吸收新課程的進度提供幫助,實現在學習中學生發揮學習主人的地位,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方式;技巧
在教師授課過程中,課堂提問方式是運用及其普遍的一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貫穿。不僅能夠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及引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而且也能將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主體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直接受到課堂設疑提問質量的影響,且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思維訓練。
1 課堂提問的作用
1.1 師生交流的增加,促使課堂學習氛圍達到活躍效果
教學活動的運用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而實現的,在該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方面的傳遞,而且還有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溝通。對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式相對較多,其中最長使用的且最為有效的方式則是課堂中的提問。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夠發揮紐帶作用,使師生之間的認識及感情得到有效聯系,實現學堂氛圍活躍的效果,進一步達到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相互發展。
1.2 學生思路的開闊,對學生思維的啟迪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開闊學生的思路發揮著有效作用。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發展的問題有兩種,其一是問題存在不止一個的正確答案,要求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應把握多個角度,從不同的方式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分析,從而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促使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得到激發,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種則是,在對問題進行解答時,運用綜合性的理論,要求學生通過練習學過的知識,采用縱向、橫向或縱橫交錯的方式進行處理,通過加工創造,結合靈活運用,最終達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效果。
1.3 獲取信息,對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反饋
運用提問的方式獲取充分的反饋,不僅對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狀況進行了解,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進行檢查,運用有效的措施實施針對性處理。其次,提問方式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有一定的心智緊張的現象產生,運用積極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再現及再組,對自身掌握知識的狀況進行檢查。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師問題答案的補充中對自身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無論是教師向學生提問,還是學生進行問題回答,都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以及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2 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的誤區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效果。良好的可思性、啟發性及連貫性的提問方式能夠使教與學之間的聯系得到密切,實現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以及知識反饋,促使教學方式達到輕松、快樂及有效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也有一定的誤區存在:
2.1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通常情況下,人們理解的提問大多是教師進行提問,學生來對其回答。該認識通常會有一定的片面化存在。實際情況中,提問是有雙向性的。課堂教學中不僅應有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而且還應存在學生向老師進行提問的現象。
2.2 問題多且復雜
作為一種藝術或技術,提問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分析,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隨意提問且較多提問的方式。在授課之前,應采用精心備課的方式,通過精心挑選及設計問題,促使提出的問題達到精確、明了的效果。
2.3 隨時隨地的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通常會使學生有摸不著頭緒的現象產生,而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由于應之前提出的問題,通過各類原因導致內容不連貫的狀態下對問題進行提出,打亂了學生的思維順序,造成教學效果降低的現象發生。
3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技巧
3.1 運用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應通過合理的啟發及誘導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對語文課堂中的樂趣得到發現,進一步將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提升,從而達到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通過課堂活動的主動積極參與,實現增長語文知識技能的效果。要求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對各種問題進行設置,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提問。例如:運用基礎型提問、深究型提問、理解型提問、誘導型提問以及開拓型提問等方式。在教學中應對提問的方式進行時刻分析,最好采用多樣的提問方式進行應用,不僅能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而且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2 把握時機,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
當有疑問存在時,才能進行思考。而在思考的狀態下,方可實現創新。所以,教師應對一切機會進行把握,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培養。例如,在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頤和園》進行講解時,可以先讓學生對該篇內容進行閱讀,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提問?;蛟S學生會問一些這樣的問題:頤和園是個怎么樣的公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自己的問題進行,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掌握并解決之前存在的問題。此時,老師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根據作業對長廊進行游覽的順序,提出問題:作者寫出了長廊的哪些特點呢?學生則會對相應的句子進行找出,并閱讀。而老師在此刻則應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不僅對長廊內美麗的畫進行寫出,而且還對長廊外好看的花進行敘述。作業采用先對長廊總體美進行總結的方式,依次對長廊內的美以及長廊外的美進行寫出?!碑攲W生正處于沉醉的狀況下,則要抓緊引入后續問題“和長廊的美相比,你們家鄉有哪些美景呢?”學生可以通過回答來對家鄉的美景進行講述,最后通過開發思維的方式進行寫出,促使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得到有效養成。
3.3 對層次性進行關注
要想使一堂語文課的教學效果顯現,僅僅通過一兩個問題提問的方式是無法實現的,它需要在大范圍下進行探索,根據整節課及整片課文進行分析,采用有計劃且有步驟的方式對一組提問設計,促使提問的思維達到有效的深度狀態,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多方位的培養。其次,在人類對事物進行認識的過程,是由難向簡單,由簡單向復雜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活動的實施也應根據該規律進行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存在一定深度及難度的內容,學生通常無法一下對其得到領悟及理解,因此,應運用化整為零的方式,將過于復雜的內容采用有層次及梯度的問題進行設計,進一步將問題難度得到降低。在對問題組進行設計時,還應對各問題之間的過度及銜接進行關注,不僅應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行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而且避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限制,對學生自己的看法實施鼓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析,對存在的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層層深入,劃分為各種有趣的小問題存在,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得到合理的引導,從而達到學生對難度較大問題的接受程度得到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精巧且居于吸引力的提問方式不僅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而且作為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措施得到合理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堂問題進行合理提出,是小學語文老師所需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若溪. 語文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幾點原則[J].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9(05).
[2] 張艷. 語文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J]. 教育科研論壇. 2009(08).
[3] 崔秋實. 淺淡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J]. 科技信息.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