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楊麗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雖然,我國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社會上仍然存在著水資源浪費、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這些現狀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著眼于此,針對當前中國的水資源管理現狀進行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能為我國水資源管理領域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現狀;改進措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傳統的一切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主題也轉向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階段。不難想象,若是水資源枯竭,人類面臨的將不僅僅是發展停滯的問題,更會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生存危機。目前,各個國家都出臺相應的政策節約用水、杜絕浪費,以保障人類保障基本需求的用水量。而當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言,如何用正確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思路使得水資源本身的良心循環和人水關系相協調早已成為國家關注的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而目前我國水資源危機產生的根源就在于傳統的水資源管理策略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下水資源管理的需要。因而,本文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面臨的現狀,并提出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期為國家的水資源管理盡一份力。
1 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面臨的現狀
1.1 中國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
水資源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是我國面臨水資源危機的重要原因。首先,水資源行政分割管理,效率低下。目前中國的水資源管理由水利部、地產礦業部等14個部門同時進行管理,水資源管理的權利分化現象極為嚴重。這主要表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水資源管理權限分配不明確;水資源按不同的屬性如地下水,地表水等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管理分散。其次,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思路沒有真正轉變。長久以來,水資源管理一直實行著單一的以行政為主的管理路線,忽視了市場調節和社會調節的作用。例如我國江河流域的水資源配置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這種統一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長遠看來,其局限性頗大,沒有起到資源的真正優化配置。中國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曾指出,要轉變管理思路,要把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放在首要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來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在真正的基層實踐管理時,傳統管理體制占領上風,依舊阻礙了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
1.2 水資源的區域差異明顯
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中國的水資源供給和利用也存在這很大的差異。例如,中國東、中、西三個大區域的GDP總量大概呈現4:2:1的形式,而東、中、西三大區域的水資源約為1:1:2,水資源區域明顯,并且經濟發展和水資源供給不成正比使得水資源管理也面臨了嚴峻的考驗,如何能科學有效的管理好二者的差異,使得水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成為了目前我國面臨的一個難題。
1.3 水資源管理改革面臨阻力
首先,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政府主管部門的阻力。這表現在當前國家對水資源管理和經營的所有制結構以及經營的利益方面。由于當前水資源的管理和經營都是國有獨資或者是國有控股。這使得主管部門可以在行業價格上進行壟斷,這是政府部門所占有的優勢,當水資源管理改革時勢必會觸犯這些主管部門的核心利益,因而,阻力必然存在。其次,水資源管理改革會面臨來自貧困人群的阻力。這是因為貧困人群收入很低,如果按市場價格收取水費,許多低收入者無法負擔起。再次,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會面臨來自企業的壓力。主要表現在眾多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是經濟的“頂梁柱”,對經濟的增長發揮著重大作用,同時為地區和國家的GDP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使這些企業走節能減排的路線,勢必會造成這類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因而,這些企業會借著對經濟的貢獻為由,阻礙水資源改革的進行。
2 水資源管理的改進措施
2.1 轉變管理理念,探索水資源管理體制
認真反思舊的管理理念,針對其不足探索新型的管理體制。第一、從重視開發利用轉變到水資源保護上來。在水資源管理方面要充分尊重自然,按自然的規律辦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以環境生態的保護為前提,從重點在于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轉變到重點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保護,節約上來。第二,從重視工程建設轉變到重視工程建設過程中管理的科學性上來。在科學管理方面,可以借鑒世界各大流域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成立具有權威性和獨立性的流域管理機構,獨立于政府部門,同時又能為政府協調好國家和地區的關系,各個管理部門關于水資源管理的關系,在流域的發展過程中,消除各個部門之間的分歧和矛盾,以解決“多龍治水”的局面。第三,以社會輿論為引導,通過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現代科技宣傳媒體,多做公益性的宣傳工作,聚集社會的力量共同完成節約用水的任務。形成以群眾監督為主的社會輿論體系,在國家政府部門提出相應的水資源管理改革措施時,基層的管理機構能夠真正的貫徹執行。
2.2 堅持南水北調工程和西部大開發
黃河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連續斷流,中國北方地區如北京也頻頻缺水,而南水北調工程則是站在國家戰略角度進行的功在千秋的大工程。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則能夠很好的解決區域性的缺水問題,既解決了我國北方用水難的問題,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南方的洪澇災害現象。因而必須長期堅持。同時,西部大開發中水資源是基礎。在1999年之后,我國啟動了西部水利建設工程,對西部的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增大了基礎性的投入和水資源的保護,因而將以往水資源粗放、低效率的利用漸漸轉向水資源精心、高效率的利用。總之,南水北調工程和西部大開發深入的優化了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區域性的水資源差異問題,因而是需要國家和人民必須堅持的戰略。
2.3 科學調研,消除阻力
首先,借鑒發達國家中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進行水資源的配置策略,建立起合理的水價控制機制。如北美的田納西流域,其水權交易完全是以市場配置為基礎進行的。當然,我國的國情與美國不同,我們要在市場配置的基礎上添加中國的特色管理制度。對居民的日常用水要通過市場體制的調節做出定價,原則上需要滿足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對企業需要嚴格征收排污費用;對于農業則根據具體的地區做出相應的政府補貼,以保障農業用水。其次,建立起水務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建立企業法人的方法,實現企業與政府的相互獨立,吸納多元化的投資,同時擺脫政府的管制,使水務企業真正從政府中獨立出來,變為以盈利來解決資金不足的企業經營模式。這樣就能夠變政府的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有利于合理高效的水資源管理和水資源配置。最后,實行民營企業水資源經營準入制度。對于經過調查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水資源經營民營企業應該準其建立經營。通過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產權制度,準許其通過公益性的水資源提供一定的私人產品。這個措施可以有效的利用民間資本,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對水資源的浪費,強化了水資源的監管效率。
3 結論
總之,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環境問題。如何對水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我國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國家應當不斷的發現和發展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方法,借鑒國外先進的水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出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方法,管理好稀缺的水資源,以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左其亭,李可任.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理論體系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 ,(01).
[2]賈紹鳳,張杰.變革中的中國水資源管理[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