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奮榮
摘 要:2009年1月21日,我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提出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一政策,增加政府補助額度,提升對農民的醫療保障力度。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在政策的實際實行中還存在著有待完善之處,本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分析了新農合醫療制度對減輕農民疾病經濟負擔的實際狀況,并結合筆者工作經驗,提出了加強新農合醫療制度對降低疾病經濟負擔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農合;醫療制度;經濟負擔;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費用也逐漸開始上漲,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漸明顯,因此醫療保險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就逐漸體現了出來。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已經著手開始建立本國的醫保制度,尤其是對于一些貧困人群,免除他們需要支付的高額醫藥費用。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仔細分析政策的實施對于降低疾病經濟負擔的實際效果,這樣才能夠及時發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以后的政策調整提供有效依據。
一、疾病經濟負擔概念
疾病經濟負擔通常包含疾病治療所產生的直接費用、治療過程中的間接費用以及由疾病所導致的經濟后果,例如經濟收入的損失、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失等無形成本,直接費用主要指的是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實際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包含治療費、藥費以及住院費,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到醫院就診所花的交通費。而間接費用主要指的是直接費用之外的經濟損失,包含有個人、家庭、社會因為該疾病的發生而造成的損失。無形的成本主要說的是因為該疾病的發生讓患者以及親人好友身體健康受到一定的損傷,這一部分負擔是很難進行量化的,因此我們在計算疾病經濟負擔時通常不考慮這一點。
二、新農合醫療制度對降低疾病經濟負擔的現狀分析
首先,在當前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中,重大疾病的補償已經取消了起付線,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民看大病、看重病降低了經濟負擔;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的首要目標是為了“保大病”,影響農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為小病,農民通常不愿意到門診就醫,而等小病拖成大病之后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階段,反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參保農民獲得的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比例實際上要比相關政策中規定的比例要稍微低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縣級機構這種情況比較常見。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合作醫療對住院報銷有一定的限制,參保農戶有可能在住院的過程中使用到很多規定范圍之外的藥物,目前的農村合作醫療用藥目錄里只有一部分常見的藥物,種類不夠齊全,讓很多參保農戶都無法得到更多的利益,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最后,現在很多地區的農村醫保報銷都必須要農民在住院初期事先墊付一部分錢,等病好出院之后再憑借相關手續才能報銷,但是由于很多農戶到醫院住院往往都是得了比較重大的疾病,很少有農戶能夠一次性拿出高額的醫藥費用,他們只能四處借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戶的經濟負擔;加之當前農村醫療保險的信息化程度較低,農戶在住院之后需要辦理很多手續、跑很多機構才能拿到補償款,這就耽誤了一些疾病的最佳治療時間,因此農村醫療保險必須加快實現信息化,讓農戶的申報手續更加簡化,能夠在住院初期就得到一部分的補償,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讓他們能夠及時的入院治療。
總之,隨著籌資水平不斷提升,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與過去相比也得到了一定的實際補償,住院費用報銷同時也大大減輕了災難性衛生支出,這說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對減輕參保農民疾病經濟負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需要完善之處,當前新農合醫療制度對于門診的補償比例較低,雖然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提高的部分與醫療費用上漲的部分恰好抵扣,農村家庭還是存在很高的災難性衛生支出風險。因此從實踐看來,新農合醫療制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疾病經濟負擔,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有待完善。
三、加強新農合醫療制度對降低疾病負擔的政策建議
1.積極健全新農合醫療制度
我們要牢牢抓住新一輪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契機,將新農合醫療管理與保障水平提升到更新的高度。一是要逐漸提升籌資標準,從而讓新農合醫療的保障水平得以提升。新的醫改過程中,財政部門必然會投入更多的資金,當政府補貼提高的同時,在農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也可以適當提升參保人員的繳費額度,讓新農合醫保的補償范圍逐漸擴大。二是在新農合醫療基金的分配方面,逐漸提升門診費補償的比例,在醫保籌資逐漸提升的條件下,加快提升對門診費的補償力度。三是由于很多地區的住院起付線對于參加保險農民的收益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農民得到的補償與住院補償比例相比相差很大,因此建議可以逐漸取消住院起付線。總體來說,參保的農戶所得到的實際補償比與政策規定的補償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降低農民的自付比例,就必須要拓寬合作醫療用藥的目錄范圍,同時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
2.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
從我國的財政投入來看,籌資水平的提升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特別是對于地方財政來說,對于新農合醫療的投入在很多時候都無法一步到位,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減輕農民疾病的經濟負擔,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對醫療衛生服務供方進行改革,加強對其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應該從根本上控制醫療費用上升給農民帶來的疾病經濟負擔。首先,要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全面監督,規范其服務行為,確保參加保險的農民所使用到的不屬于基本用藥的藥品費用部分必須在總費用的一定比例之內;其次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必須要與定點醫療服務機構分離開來,并加強對醫療服務機構的管理;最后是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來對藥品價格進行調控,避免藥品價格盲目上漲,從而大大減輕參保農民的疾病經濟負擔。有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對供方改革方式的探索,從源頭上對醫療費用進行控制,抑制高昂的醫藥費,從而減輕農民疾病的經濟負擔。
3.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
第一,鄉鎮的衛生院是大部分參保農民利用的醫療服務機構,因此要積極的改善鄉鎮醫療機構的醫療環境,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第二,逐步推廣首診制。對于一些小病,在鄉鎮等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就診的成本更低,因此首診制的推廣能夠減輕參保農民對三級醫療服務的過度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衛生費用的快速上漲,減輕農民疾病的經濟負擔。第三,應該盡力完善大額醫療費用補償和二次補償制度,很多大額醫療費用都會造成災難性衛生支出,完善二次補償制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醫療救助的方式進行補償,從而降低參保農民的疾病經濟負擔。
4.推動信息化建設,簡化入院手續
第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逐漸實現及時補償,為了便于參保農戶到醫院就診,讓醫療費用報銷流程更加簡化,我們可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不僅方便參保農戶能夠及時的看病就醫,及時進行報銷補償,同時又便于醫療機構進行操作。在信息管理系統中,農戶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在系統明細中可以直接查看,在補償時可以按照相關政策進行即時結算。第二,要建立信息化的檔案管理系統,隨著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的逐漸深入,各種補償資料和文件資料需要進行歸檔整理,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檔案管理系統的建設可以讓各種文件資料得以更好地查閱和歸檔,更有利于醫保報銷工作的開展。第三,可以推廣和研發刷卡系統,逐漸實現醫療報銷一卡通,在我國部分參保農戶已經領到了新的農合IC卡,參保農民到定點的醫院住院或者看病,都可以實現一卡通,新型的農合IC卡將逐漸取代合作醫療證,并且卡內含有參保農戶的唯一身份信息,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農戶就醫,又能夠有效地減少由于手工輸入醫療證號產生的虛假補償記錄的現象,對于新農合IC卡,還應該進一步的開發其功能,讓其能夠讓農戶在報銷醫療費用時更加方便。
四、結語
總之,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民看病的經濟負擔,就必須加強新農合醫療的籌資力度,從根本上提升對農民門診及住院報銷的比例,同時簡化手續流程,讓參保農民可以通過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回報。另外,還必須對醫療服務方進行嚴格的監管,避免醫療費用持續上漲。同時,還要加強衛生部門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和服務相分離的體系,把新農合醫療保險的經辦機構從醫院等機構中脫離出來形成一種垂直管理的醫療體系。
參考文獻
[1]宮習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降低疾病經濟負擔作用研究[J].山東大學,2009(04):17.
[2]張建國,劉建江,杜國栓,王玉敏,宋巍,楊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村級基本藥物制度對農村居民經濟負擔的影響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08):2550.
(作者單位:石樓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