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云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具備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觸和學習經典作品。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內閱讀課作為契機,充分利用圖書館這一陣地,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閱讀經典的濃厚興趣,尋找到一條真正適合學生的、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開展課外語文閱讀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嘗試。
關鍵詞:語文素養;學習活動;經典閱讀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倍鴮W生的語文素養卻一時難以提升,這也幾乎成了許多語文教師共同的困惑。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闊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面對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我也作了認真思考,課堂教學只是一個“授漁”的過程,真正“捉魚”的過程還是在于平時的積累。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更主要的還得仰仗學生的廣閱讀、深思考、勤耕筆。教師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引導”,引導學生怎樣閱讀、引導學生怎樣思考、引導學生怎樣寫作。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指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不失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認識閱讀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一個人學生時期養成的讀書習慣和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在中學階段開展閱讀經典活動是語文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優秀的經典作品常常是作家語言智慧的體現,閱讀經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經典作品體現了作家鮮明的個性,閱讀經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可以使學生獲得巨大的人格力量。閱讀經典,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豐富文化底蘊,有助于完善自我。
閱讀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通過閱讀經典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在短時間內見效,再加上學生各方面的壓力,致使學生無暇閱讀,也不愿閱讀,往往把它置于最角落的地方不聞不問。面對此情此景,教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沒有把精力放在閱讀上,那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此時,教師的適當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任何一件事情都會事半功倍。
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書籍,指導學生采用精讀和略讀相結合的方法,精彩部分和主要內容可采取精讀的方法,感興趣的內容可以仔細閱讀,如果只想整體把握主要內容,則可采取略讀法。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在閱讀時,還應該邊讀邊悟邊做讀書筆記,“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這足以說明閱讀的重要性。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囿于教科書上的幾篇文章,也不能只囿于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而應把更多的時間交付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空間去博覽群書。語文教師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課堂教學資源如教科書等外,還應積極利用課外經典作品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授課時,要充分注意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書籍及學生自備的材料,使學生有充足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交流閱讀,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努力做到與時文接軌,課內與課外相連,教學課內經典作品時,至少補充相配對的時文與閱讀課文,讓學生互為補充,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1.上好文學欣賞課,這是激發學生閱讀經典興趣的關鍵所在,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而然會自覺地拿起書本閱讀。如在學習《孤獨之旅》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欣賞這篇課文恒久的魅力,我就印發了冉興的《孤獨之旅中的三美》給學生,明凈的語言,詩意的意境,純真的情感,以及獨有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氣息構成了本文的美學元素,學生猶如置身于一個詩意的世界,回味無窮,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就激發了出來。看來,教師確實要有創新精神,確實得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
2.不拘泥于課本,不拘泥于教材、教參,圍繞課本知識作必要的延伸和補充,補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教魯迅的《故鄉》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魯迅筆下的各樣人物形象,了解那個時代人物的內心世界,便介紹學生閱讀馮曉青的《魯迅作品人物形象類析》,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開展課外語文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與課堂教學相聯系的課外語文活動,是語文聯系生活、聯系社會的廣闊天地,我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舉辦形式多樣的閱讀經典作品的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在班上設立“讀書角”,由學生輪流管理,利用自習時間借閱,規定還書時間。韓非子說過:書非借不能讀也。確實是這樣,自己的書往往不能認真去讀,借來的書因為時間限制,反而能快速、專注地閱讀。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條件,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還鍛煉了學生的協作、管理能力。
2.利用圖書資源,辦好閱覽室,組織學生集體借閱。提倡自由借閱,博覽群書,養成閱讀經典作品的好習慣。學生進行集體閱讀活動后,就活動開展討論,活動后寫一些閱讀心得,在班上交流展示,并把較優秀的作品粘貼于班級的“學習角”上供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當然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不可放手不管,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學生的閱歷無法完全領悟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走入學生中間,適時指導或與學生共同討論。
3.做好讀書筆記,每天寫閱讀感受,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好文章的關鍵是靠平時的積累。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表達。而閱讀經典讓學生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中熏陶、感染、陶冶情操,除了可以吸收文章精華外,也能揣摩作者謀篇布局的用意。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一旦進入升華的美妙境界,寫好文章又有何難?這樣做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經典的積極性,提高了寫作興趣。
4.通過辦好班級黑板報、手抄報等途徑培養學生動手寫作、輸出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主動地去閱讀、輸入。我總是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匯報閱讀收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讓學生眼界大開,也讓他們有了競爭意識和表現欲望,促使學生在課后利用各種途徑閱讀更多更豐富的經典作品。
5.創辦文學社,建設校園文化。文學社既可以培育文學新苗,又可以提高整個學校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校《鼓晨》文學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我校文學社自創辦以來,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自由撰稿,學習習作形式各樣,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可見一斑。刊物上發表的一篇又一篇風格各異的精彩佳作,深受學生的喜愛。
沉醉于淡淡的墨香中,你會發現,原來與經典交流,樂趣妙不可言。經典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無聲的啟迪和經驗。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拿起“經典”,走進“經典”,讓這些積淀了人類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的文本成為永遠的“經典”。
參考文獻:
1.楊鐵金,《文學教育價值的再認識》,《文學價值》,2012.01
2.馮曉青,《魯迅作品人物形象類析》,《文學價值》,2012.02
3.冉興,《〈孤獨之旅〉中的三美》,《文學價值》,2012.07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