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昭
【摘要】 目的:探討關節鏡技術對于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價值。方法:選取2011年3-2013年3月本院收治住院確診為膝關節損傷的1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使用MRI檢測和關節鏡診斷與治療,觀察關節鏡治療前后的療效。結果:160例患者主要包括月板損傷68.8%、前后交叉韌帶損傷12.5%(其中,后交叉韌帶5.6%,前交叉韌帶6.9%)、內外副韌帶損傷15.6%(其中,內側副韌帶8.1%,外側副韌帶7.5%)和脛骨平臺骨折3.1%,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MRI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為(42.2±4.1)分,術后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關節鏡對于膝關節損傷的診斷準確可靠,且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 關節鏡; 膝關節損傷; 診斷; 治療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lue of Arthroscopic for Knee Injury/TAN Guo-zh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021-02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lue of Arthroscopic for knee injury.Method:160 patients with knee injury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used MRI and arthroscopic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icacy before and after arthroscopic were compared.Result:Among 160 patients, meniscus injuries was 68.8%, before and afte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was 12.5%(among which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as 5.6%,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as 6.9%),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was 15.6% (among which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was 8.1%,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was 7.5%) an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as 3.1%. The accuracy of arthroscopic diagnosis was high and more accurate. The Lyshol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arthroscopic was (42.2±4.1), (85.5±3.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rthroscopic for knee injury patients are accurate and worthy of clinci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rthroscopy; Knee injuries; Diagnosis;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CM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10
膝關節損傷是骨科常見的病癥之一,在從事劇烈運動和特殊職業的人員中,膝關節損傷的幾率更高[1-3]。關節鏡為骨科常用治療儀器,有資料顯示運用該設備對膝關節損傷的患者進行手術前后膝關節周圍肌群進行測試、評估[4-6],具有結果可以量化、可靠、客觀且可比性強的特點。本院自2011年3月開始采用關節鏡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2013年3月本院收治住院確診為膝關節損傷的1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99例,女61例,年齡16~74歲,平均(45.2±29.1)歲,體重42~75 kg,平均(58.4±16.3)kg。均實施關節鏡手術,損傷至實施手術時間間隔為5~85 d,平均(45.4±40.3)d。患者臨床表現為:55例急性損傷患者膝關節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05例慢性損傷患者關節不穩定或關節彈響,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少數患者(12例)伴有下肢肌肉輕度萎縮,勞累后可見關節疼痛或腫脹明顯加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膝關節物理檢查和MRI檢查,之后實施關節鏡診斷和治療。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關節體檢,主要內容包括麥氏征、前后抽屜試驗、側方應力試驗和Lachman試驗等,所有體檢和手術均由相同醫生完成。使用2%利多卡因20 mL、0.5%普魯卡因40 mL、0.1%腎上腺素0.2 mL對損傷部位進行局部麻醉,于內外側膝眼注射10 mL,于關節腔注射30 mL。探查損傷部位病變、病變性質和病變范圍。對于關節內滑膜組織見明顯增生者,先使用關節鏡動力清除增生部位的滑膜組織,再使用月板銼修整。對于半月板體部偏前及前角損傷的采用從外向內縫合;對于半月板體部偏后損傷和半月板后角損傷的采用全內縫合。對于前韌帶損傷的患者,當前內側束和后外側束撕裂小于50°時,行交叉韌帶刺激增強術;對于脛骨ACL止點撕脫處的大骨塊,使用不可吸收縫線“8”字固定;前后交叉韌帶撕裂大于75°或完全撕裂者,行腘繩肌腱重建術,使用可吸收擠壓螺釘固定;對于Ⅲ度以上側副韌帶損傷的患者,行側副韌帶修補術;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將骨折塊撬起后用松質骨固定。
1.3 評判指標 使用Lysholm評分系統對所有患者術前、術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與MRI檢測結果比較關節鏡診斷的準確度。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損傷類型及診斷結果 160例患者主要包括半月板損傷68.8%、前后交叉韌帶損傷12.5%(后交叉韌帶5.6%,前交叉韌帶6.9%)、內外副韌帶損傷15.6%(內側副韌帶8.1%,外側副韌帶7.5%)和脛骨平臺骨折3.1%。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MRI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見表1。
表1 MRI和關節鏡診斷結果比較 例
診斷
方式 半月板 后交叉
韌帶 前交叉
韌帶 內側
副韌帶 外側
副韌帶 脛骨平
臺骨折
MRI 105 9 11 13 12 5
關節鏡 110 9 11 13 12 5
2.2 治療效果 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32,P=0.033)。
3 討論
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而半月板又是這最復雜關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經影像學證實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在美國約有900萬。而半月板撕裂的患病率也很高,5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有半月板撕裂者高達35%,其中2/3都沒有癥狀。半月板損傷在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中患病率尤其高,臨床通常都進行關節鏡下的半月板部分切除[7]。該手術方式主要通過修正撕裂的半月板,使其邊緣變得穩定、平整。同樣參照美國的數據,每年約有46.5萬例患者接受這一手術[8]。關節鏡技術已被公認為最理想的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與外科處理手段。但關節鏡不應成為半月板撕裂的常規檢查手段[5]。只有在臨床得出半月板撕裂的初步診斷之后,關節鏡檢查為證實診斷并同時進行關節鏡手術處理時,才能顯示其優越性。
對于緩解損傷類疾病的診斷,不僅僅需要充分注意患者的病史,也需要輔助檢查的幫助。筆者所在的科室在膝關節疾病的方面診治具有一定的治療心得。其中,MRI在該類疾病的診治中應用的較多。MRI在膝關節半月板疾病的診斷中作用很大,除半月板引起的關節交鎖、急性外傷,MRI輔助檢查都是必備的診治過程。MRI可以判斷半月板的損傷程度,是否為提籃傷,筆者認為同時配合關節鏡檢查是效果更為準確。本文在使用MRI影像學技術對膝關節損傷患者近先診斷的同時,對比使用關節鏡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研究結果表明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評分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關節鏡治療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Eitzen I,Hakestad K A,Risberg M A,et al.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isokinetic thigh muscle strength test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2,93(3):420-427.
[2]王惠芳,王予彬,朱文輝,等.鏡下膝半月板修復與康復的臨床研究[C].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167-168.
[3]徐德鑫,呂濤.關節鏡與MRI診斷膝半月板損傷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5):475-476.
[4]戴永立,鄭延貴,黃明,等.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28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1):33-35.
[5]趙麗,李翠,顧博雅,等.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動態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5):44-46,49.
[6]武亮,李毅,姚建鋒,等.應用等速肌力測試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1507-1509.
[7]蔣濤,瞿玉興,許建安,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療效及術后疼痛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1):1278-1280.
[8]黃婷婷,范利華,高東,等.等速肌力測試與訓練技術在肌肉功能評定中的研究進展[J].法醫學雜志,2013,29(1):49-52.
[9]趙欽福,王文,李云,等.關節鏡下有效選擇性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醫學創新,2013,(8):16-17.
(收稿日期:2013-07-22) (本文編輯:蔡元元)
1.3 評判指標 使用Lysholm評分系統對所有患者術前、術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與MRI檢測結果比較關節鏡診斷的準確度。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損傷類型及診斷結果 160例患者主要包括半月板損傷68.8%、前后交叉韌帶損傷12.5%(后交叉韌帶5.6%,前交叉韌帶6.9%)、內外副韌帶損傷15.6%(內側副韌帶8.1%,外側副韌帶7.5%)和脛骨平臺骨折3.1%。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MRI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見表1。
表1 MRI和關節鏡診斷結果比較 例
診斷
方式 半月板 后交叉
韌帶 前交叉
韌帶 內側
副韌帶 外側
副韌帶 脛骨平
臺骨折
MRI 105 9 11 13 12 5
關節鏡 110 9 11 13 12 5
2.2 治療效果 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32,P=0.033)。
3 討論
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而半月板又是這最復雜關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經影像學證實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在美國約有900萬。而半月板撕裂的患病率也很高,5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有半月板撕裂者高達35%,其中2/3都沒有癥狀。半月板損傷在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中患病率尤其高,臨床通常都進行關節鏡下的半月板部分切除[7]。該手術方式主要通過修正撕裂的半月板,使其邊緣變得穩定、平整。同樣參照美國的數據,每年約有46.5萬例患者接受這一手術[8]。關節鏡技術已被公認為最理想的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與外科處理手段。但關節鏡不應成為半月板撕裂的常規檢查手段[5]。只有在臨床得出半月板撕裂的初步診斷之后,關節鏡檢查為證實診斷并同時進行關節鏡手術處理時,才能顯示其優越性。
對于緩解損傷類疾病的診斷,不僅僅需要充分注意患者的病史,也需要輔助檢查的幫助。筆者所在的科室在膝關節疾病的方面診治具有一定的治療心得。其中,MRI在該類疾病的診治中應用的較多。MRI在膝關節半月板疾病的診斷中作用很大,除半月板引起的關節交鎖、急性外傷,MRI輔助檢查都是必備的診治過程。MRI可以判斷半月板的損傷程度,是否為提籃傷,筆者認為同時配合關節鏡檢查是效果更為準確。本文在使用MRI影像學技術對膝關節損傷患者近先診斷的同時,對比使用關節鏡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研究結果表明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評分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關節鏡治療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Eitzen I,Hakestad K A,Risberg M A,et al.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isokinetic thigh muscle strength test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2,93(3):420-427.
[2]王惠芳,王予彬,朱文輝,等.鏡下膝半月板修復與康復的臨床研究[C].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167-168.
[3]徐德鑫,呂濤.關節鏡與MRI診斷膝半月板損傷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5):475-476.
[4]戴永立,鄭延貴,黃明,等.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28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1):33-35.
[5]趙麗,李翠,顧博雅,等.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動態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5):44-46,49.
[6]武亮,李毅,姚建鋒,等.應用等速肌力測試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1507-1509.
[7]蔣濤,瞿玉興,許建安,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療效及術后疼痛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1):1278-1280.
[8]黃婷婷,范利華,高東,等.等速肌力測試與訓練技術在肌肉功能評定中的研究進展[J].法醫學雜志,2013,29(1):49-52.
[9]趙欽福,王文,李云,等.關節鏡下有效選擇性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醫學創新,2013,(8):16-17.
(收稿日期:2013-07-22) (本文編輯:蔡元元)
1.3 評判指標 使用Lysholm評分系統對所有患者術前、術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分;與MRI檢測結果比較關節鏡診斷的準確度。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損傷類型及診斷結果 160例患者主要包括半月板損傷68.8%、前后交叉韌帶損傷12.5%(后交叉韌帶5.6%,前交叉韌帶6.9%)、內外副韌帶損傷15.6%(內側副韌帶8.1%,外側副韌帶7.5%)和脛骨平臺骨折3.1%。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MRI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見表1。
表1 MRI和關節鏡診斷結果比較 例
診斷
方式 半月板 后交叉
韌帶 前交叉
韌帶 內側
副韌帶 外側
副韌帶 脛骨平
臺骨折
MRI 105 9 11 13 12 5
關節鏡 110 9 11 13 12 5
2.2 治療效果 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32,P=0.033)。
3 討論
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而半月板又是這最復雜關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經影像學證實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在美國約有900萬。而半月板撕裂的患病率也很高,5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有半月板撕裂者高達35%,其中2/3都沒有癥狀。半月板損傷在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中患病率尤其高,臨床通常都進行關節鏡下的半月板部分切除[7]。該手術方式主要通過修正撕裂的半月板,使其邊緣變得穩定、平整。同樣參照美國的數據,每年約有46.5萬例患者接受這一手術[8]。關節鏡技術已被公認為最理想的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與外科處理手段。但關節鏡不應成為半月板撕裂的常規檢查手段[5]。只有在臨床得出半月板撕裂的初步診斷之后,關節鏡檢查為證實診斷并同時進行關節鏡手術處理時,才能顯示其優越性。
對于緩解損傷類疾病的診斷,不僅僅需要充分注意患者的病史,也需要輔助檢查的幫助。筆者所在的科室在膝關節疾病的方面診治具有一定的治療心得。其中,MRI在該類疾病的診治中應用的較多。MRI在膝關節半月板疾病的診斷中作用很大,除半月板引起的關節交鎖、急性外傷,MRI輔助檢查都是必備的診治過程。MRI可以判斷半月板的損傷程度,是否為提籃傷,筆者認為同時配合關節鏡檢查是效果更為準確。本文在使用MRI影像學技術對膝關節損傷患者近先診斷的同時,對比使用關節鏡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研究結果表明關節鏡診斷準確度較高,尤其對于半月板損傷的患者,采取關節鏡診斷更為準確。關節鏡治療前患者的Lysholm評分平均為(42.2±4.1)分,術后評分為(85.5±3.1)分,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關節鏡治療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Eitzen I,Hakestad K A,Risberg M A,et al.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isokinetic thigh muscle strength test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2,93(3):420-427.
[2]王惠芳,王予彬,朱文輝,等.鏡下膝半月板修復與康復的臨床研究[C].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167-168.
[3]徐德鑫,呂濤.關節鏡與MRI診斷膝半月板損傷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5):475-476.
[4]戴永立,鄭延貴,黃明,等.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28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1):33-35.
[5]趙麗,李翠,顧博雅,等.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動態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5):44-46,49.
[6]武亮,李毅,姚建鋒,等.應用等速肌力測試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1507-1509.
[7]蔣濤,瞿玉興,許建安,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盤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療效及術后疼痛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1):1278-1280.
[8]黃婷婷,范利華,高東,等.等速肌力測試與訓練技術在肌肉功能評定中的研究進展[J].法醫學雜志,2013,29(1):49-52.
[9]趙欽福,王文,李云,等.關節鏡下有效選擇性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醫學創新,2013,(8):16-17.
(收稿日期:2013-07-22)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