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摘 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培養觀察能力,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還可以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同時物理又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培養;觀察能力
心理學家曾說過:觀察能力是學好物理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觀察能力是其他技能發展的基礎,沒有觀察能力,就不要談對其他技能的培養,因此,它在物理的各個培養能力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前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這句名言很好地說明了觀察能力在科學領域的重要性,我們只有不斷地觀察、再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面對越來越高科技的社會,我們的生活也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未來所需的高科技、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我們都知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蘋果掉在了他的頭上,但是被蘋果砸中的又何止只有他一人,牛頓成功就是依靠他敏銳的觀察能力。
一、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觀察能力是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感知,能全面深入地通過觀察去對世界有一個認知,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從平凡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凡的事物,就如牛頓一樣,科學家能從那些外看無關緊要的事情中發現事物所蘊含的一般人忽視的科學規律。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主的學科,觀察是學習物理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從事物的表象去看本質。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學生的觀察能力相比其他同年齡學生更強的話,他獲取知識,在對知識的理解上都會比較快,無疑為學生減輕了負擔。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肩負起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任,有意識地在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培養觀察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1.激發觀察興趣
初二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所以,他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是很濃的,特別是在實驗課時,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所以,老師這時候就可以根據每次實驗的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抓重點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如果不注意,觀察時不分主次、不突出重點,那么既浪費時間,同樣效果也不好,根本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比如說,在做聲學實驗時,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關注點就不應該僅僅集中在聲音的音色上,而是應該把關注的重心轉移到發聲的物體上。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如果在觀察之前沒有明確的任務時,往往就是“瞎子摸象”,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膚淺的、不完整的,而當我們有了明確的目的時,這時我們就會帶著目的去觀察一個事物,這時形成的感覺才是比較完整的、具體的。因此,作為老師,我有必要培養學生科學地觀察,讓他們自覺形成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習慣。根據相關調查,往往越優秀的學生,他們越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主要就是因為這類學生他們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知道自己所觀察的重點是什么,有針對性的觀察,效果自然是最好的,而如果觀察的目的不明確,東看一眼,西望一下,自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改革時,明確提出了改革的目標: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可以增加原來不能做的實驗,這對于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教科書響應新課標改革,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給予老師時間以及機會,讓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再創造。
3.引導學生多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并不僅局限于課堂內,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以及生產過程中涉及的一系列物理現象進行觀察,激發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說,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要求學生在課下或者是在家的時候仔細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物理現象,比如說,為什么茶壺的蓋上要設計一個小孔,另外,茶壺與茶嘴之間的高度有什么關系?這一系列的問題來源于生活,是學生可以直觀觀察的,必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對未知事物的觀察的熱情,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素質。
4.進行必要的觀察訓練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而實驗又離不開觀察,教師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時,首先要講清楚觀察的目的與具體操作步驟,方便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比如說:對體溫計的觀察,我們不僅要觀察它的外形結構,還要注意它的刻度、范圍等,同時也要促使學生思考體溫計與普通溫度計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的效率,有效地進行觀察與學習。
綜上所述,觀察的方法很多,它是學生對未知事物認識的一種途徑,而敏銳的觀察能力是學習物理的一項重要手段,是掌握知識的基礎,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馬朝華.對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J].中學物理,2014,24(32):1-2.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