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飛
摘 要:當今社會,蓬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處在這樣一個講究效率的年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和研究話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崔允郭博士曾經說過:“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者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科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雖然乘著新課改的春風,閱讀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交流形式化
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轉變了課堂角色,不再“一言堂”,而是更多地和學生交流、互動,但是這一現象卻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以課堂閱讀提問為例,教師通常會拋出問題,然后點名回答,這樣不僅將師生交流局限成為單項的交流,而且還會降低其他學生的
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教師往往更多關心的是學生是否回答出自己心目中的,或者教材中制定好的答案,而忽視學生獨到的見解,對課堂精彩之處熟視無睹。
2.教學實踐活動不夠豐富
主要表現在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上,使小組合作教學存在兩個極端,放任自流和束縛太緊。要么就是只管提出問題,對于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分析,如何合作,不聞不問。要么就是束手束腳,事無巨細,越俎代庖,課堂氛圍緊張、嚴肅,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3.忽視對學生閱讀指導和閱讀興趣的激發
閱讀作為學生語文教學中培養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實際
的課堂教學中,沒能得到教師應有的重視,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不到位,甚至可以說沒有對學生閱讀指導的過程,不僅嚴重地阻礙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還扼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提高課堂閱讀有效性策略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以《最佳路徑》的教學為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閱讀興趣,在開課的伊始,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他們所熟知的動畫片片段,并為他們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之后,我讓學生觀看課文中的插圖,并告訴他們,本文所講述的正是與這迪斯尼樂園相關的故事。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營造了寬松、自由、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還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和興趣。教學中,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去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閱讀過程的有效性。
2.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
語文是一門特別的學科,需要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然而這種自我理解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自主閱讀。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好學生的閱讀時間和質量。一方面是閱讀的時間問題。一節課40分鐘,不可能也不允許留有太長的時間安排學生自主閱讀。因此,我在課堂一角設置了“閱讀吧”,將學生在圖書館借閱的書或者是學生自己的書籍放在一起,供學生互相
傳閱,這樣即便是課間的10分鐘,也能很好地利用起來,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又補充了閱讀時間。另一方面是閱讀的質量問題。學生自主閱讀,他們真正去讀了嗎?如果沒有,教師需要進一步地引導或者監督嗎?其實,在我們語文的教學中,有很多的課文都需要學生查閱資料來進行補充和完善的。以《三顧茅廬》的教學為例,文中講述了劉備三請諸葛亮的事情,學生對于諸葛亮也頗有了解,但是對于他的一生且卻了解甚少,于是,我讓學生去查閱諸葛亮的生平經歷。學生查閱之后,對諸葛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再講練習2時,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并且能夠說出一些相關的故事來。通過教師引導性的閱讀,不但能讓閱讀質量有所保障,而且還能及時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摸底、檢驗。
3.抓住時機,深化閱讀
俗話說:“讀寫不分家。”為了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和理解能
力,教師經常會布置“讀后感”或者“小練筆”。但是,學生寫出來的讀后感大都停留在文章中,沒能有獨到的見解和感悟。所以,對于學生的小練筆,筆者認為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取長補
短。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通過師生、生生交流,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
習需求,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7).
[2]張云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0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