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在小學英語學科中滲透德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通過理論結合實例的方式,根據小學英語學科中德育滲透的內容,提出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現“無痕”德育滲透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科;德育;滲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開闊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要求,由此可見,寓德育于小學英語學科的內容和過程中,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的職責。隨著德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教師往往更傾向于“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德育教育。
現行小學英語教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情文并茂,集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于一體,為教書育人,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小學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掘英語學科的教育元素,結合教學內容和德育因素,在復雜、微妙的教育情境中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機,通過英語教學中的語言和實踐活動,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目的。
一、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對教師充滿崇拜和熱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認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會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善于利用小學生的向師性這一心理特點,通過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地滲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師衣著大方得體,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與學生親切地用“Hello/Hi”或“How are you?”等打招呼,關心學生情況,通過“Free talk”等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懂禮貌,學會尊重并關心他人。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載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學科滲透德育教育的前提。教師要做到寓德育于英語學科中,需要深入鉆研教材,抓住學科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明確教育目的。牛津小學英語這套教材選取的話題往往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啟發性和實用性,同時也包含了豐富的德育因素。英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除了要注重涉及的教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在英語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德智交融。例如,在學習關于“季節”話題的詞匯與句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談論祖國季節的變化時,發現祖國美麗的大自然,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贊美之情,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實現德育“無痕”的課堂教學
英語課堂是小學英語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
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努力實現“無痕”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滲透猶如涓涓細流徜進學生的心田,凈化學生的心靈。以“季節”話題的課時為例,教師首先以視頻“Seasons in China”為切入點,通過“Free talk”的形式,交流觀看視頻的心得,讓學生初步認識祖國四季的美麗。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頭腦儲存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學生討論人們在四季開展的活動,比比看哪組想到的活動最多。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說“Taking
outdoor activiti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讓學生意識到多參加戶外活動對身體有好處。在學生掌握了關于季節詞匯和句型的基礎上,教師進而讓學生以“My favourite season”為主題,自創一首詩歌并朗誦,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最后,教師讓學生圍繞話題“祖國不同城市的季節”進行采訪對話,既鍛煉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又增強學生對祖國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實
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在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比如,在學習了“季節”話題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這些課外活動:(1)中外季節知識小競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對于表現出色的前三組給予獎勵。教師通過開展這樣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了解中外城市季節變化的積極性,增長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2)話劇表演:以“The
seasons”為主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并表演一段小話劇。這樣,學生既可以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又能鍛煉合作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和合作;(3)“尋找春天的美麗”活動: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一起去郊外旅游,讓學生尋找春天的美麗,然后以圖文并茂的小報形式展現并交流。教師開展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季節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參加戶外運動的樂趣。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的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實現素質教育,教師就必須落實德育,以學科滲透德育為中心,尋求有效的英語學科滲透德育的途徑,把德育做得更深、更廣,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為新課改的深入進行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蕾.小學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初探[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06).
[4]張巧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