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霞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以及新課標的出現,不再只是發展學生的知識層面,而是應該讓學生從各方面去發展,由于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恰恰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因此思想品德作為一門綜合的課程就是為了實現學生的知識與品德共同發展。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環境
一、新的教學環境下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和別的課程一樣,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都只是以考試科目為主,忽視非考試科目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品德與社會生活的展開受到巨大的阻礙,在很多縣、市教育廳的理念中都只是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由于學校規章制度不完善,且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合理,因此,對于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并不怎么重視,有的學校甚至刪除這門課程,這都是為了讓考試科目有充足的學習時間,而這一決策卻讓學生只專注于考試科目,而忽略了自身的興趣發展。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是加深綜合素質的好時機,而學校的這一種管理制度恰恰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以及素質發展,嚴重與當今教育發展政策的方向相背離。
二、改變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育現狀的對策
1.不斷地更改教育理念,同時也要對教育理念付諸行動,在教育實踐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喜好,也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要讓學生從各方面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去學習,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各科的興趣,尤其是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只有努力去營造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而單純的學習知識只會讓學生成為一個書呆子,現在的社會發展不僅需要一個有知識的人才,而且更需要一個有潛在能力以及有綜合素養的人才。
2.合理分配教育課程,在教育課程中,既要有考試科目的存在,同時也要有品德與社會生活科目的存在,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對社會生活都充滿著好奇,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必須與社會實際生活相聯系,還要考慮當地社會發展的現狀與教材相結合,在課程上,要多運用現實生活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促進學習實踐的發展。
因此,品德與社會生活是一門必須發展和實踐的課程,因為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之一,才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
參考文獻:
朱玲玲.淺談農村小學品德課教學中鄉土資源的利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