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方式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新課標對于學生和教師最多的要求就體現在學習的知識要注重生活化,與現實生活接軌。小學數學也是如此,如何將小學數學生活化,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要具備的教學能力。就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的必要性作為切入點,重點闡述了小學數學與生活聯系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
將生活化元素引入小學數學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枯燥性。小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好動的年紀,他們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要想幫助他們提高課堂注意力,最為有效的方法實際上就是用有趣的、富有生活化的課堂內容將他們吸引過來。因此,加強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的必要性
1.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注入生活化元素
縱觀我國的小學數學課程,從一開始出現的“雞兔同籠”的問題到現如今“切蛋糕”的問題,無疑形成了數學原理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事實。因此,新課標對于小學數學的要求也提出了進行生活化教學這一目標。數學能力的強弱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種能力才是我們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的,可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新一輪課改賦予小學數學的必要內容。
2.生活化元素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
小學階段屬于學生的兒童期,大多數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就數學本身的特點而言,其實質上是一門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要想讓小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就必須化抽象為具象,將這種難以理解的思維轉化為更加容易理解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將這些知識植入現實生活當中來。例如,在“乘法運算”的講解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讓學生去算幾乘以幾等于幾,那學生只能枯燥地進行豎式計算或者去背乘法口訣。而一旦將這種傳統老套的方式加以轉換,將教師向學生提問的“3乘以5等于多少”轉化為頗具生活化的內容,即“一斤蘋果3元錢,買五斤要花多少錢”,這樣,枯燥的數字就轉化為一道應用題,學生就會用理解現實問題的思路來解答。這種方式一旦運用,小學生就能徹底感受到生活處處是數學的氛圍,比較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以及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教學導入階段的生活化教學
究其本質而言,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早期,感性思維比較強,而且小學生普遍不具備很強的理性思維,面對這種特殊的規律,廣大數學教師務必清楚地認識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教學導入階段的重點內容,只有在此階段將生活相關內容滲透進去,才能夠利于小學生改變學習的動機,并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分類法這一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舉一些事例來加以論證,盡量找尋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內容,將數學的思想完全滲透到現實生活當中。
2.教學的內容當中應該完全地滲入生活化當中
要想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并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最為便捷的途徑就是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創設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相應的生活情境。也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比較自然地融入教學氛圍當中,從而產生對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通過畫圖和學生圖片喚起學生的興趣,運用簡單數學模型,便能將這些枯燥的數字比較恰當準確地包含進去。一旦生活和數學結合在一起,學生再算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進而降低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3.課后布置作業的生活化要求
長期以來,課后作業的布置是任何一門課程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知識回顧的最佳途徑。數學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如果每天都要求學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純數字的習題,小學生必然會覺得枯燥,也不能按時、準確、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盡量將作業的布置和設計滲透進生活化內容,讓學生在數學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同樣感知到數學與生活的處處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記錄家里在買菜或者去超市購物時候的付賬明細,借此讓學生在生活中鍛煉口算能力,也溫習課堂知識,還培養起小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想。
總之,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廣大數學教師必須準確地定位,找到切實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并且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能力,以便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方法。進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并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武清芳.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08):145.
[3]馬然.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4):8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