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摘 要:自主學習是小學課堂教學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闡述了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設合理情境、培養學習方法和習慣、加強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新課程教育理念深刻地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要求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吸收數學知識和理念,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和知識的探索者。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堂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生是數學知識的被動接收者,按照教師安排的內容按部就班地學習,注重記憶和習題練習,缺乏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較為重視,不主張灌輸式的被動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較為重視,不僅要求他們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知識的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理念的培養。以上培養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非??欤笕藗兺ㄟ^終身學習,保持自身信息更新速度,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新世紀人才必備的素養。我們在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時,不僅使其掌握當前階段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使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打造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策略
(一)優化學習情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愿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好奇心強、感性思維活躍的特征,因此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主動思考、設疑,參與知識結構的構建,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制造認知沖突是一種有效的設置情境方法。矛盾沖突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提起學生分析其中道理進而解決矛盾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設置學生感興趣的矛盾沖突,并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矛盾,提升其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
(二)完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實效性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必然遇到一些困難,如果學習中的困難常常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挫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回歸到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樂于自主探索學習。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這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例如,教師應使學生習慣于課前預習,列出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在聽課過程中主動思考,善于提出問題;課后復習所學知識,并適當進行練習。其次,要在課堂教學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需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主要是比較、分析、綜合、抽象、遷移、聯想等思維方法。
(三)注重實踐,在活動增強自主學習活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有效檢驗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必須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達成教學效果,其本身就是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簡單的統計任務,如對相鄰兩個班級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包括總人數、男生數、女生數、年齡分布等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數學能力。再如,運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每組兩個人面對面站立,教師說出一個加減乘除法的題,大家都在題板上寫答案,隨后一起亮出題板,答案都正確的組繼續參加游戲,有一人答錯則兩人同時出局,最終勝出的一對選手獲得“最佳拍檔獎”。
(四)自主學習與協調互助學習相結合
自主學習并非孤立學習,而是與同學積極互動,互相激勵、互相學習,在互助學習的良好氛圍中提高學業水平。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協調互助學習,充分發揮討論小組的作用,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虛心聽取他人觀點,形成更加正確的認識。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順應課程改革要求,積極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充分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馬維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教育革新,2005(06).
[2]陳燕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習陶行知“教會學生學習”的精神[J].福建陶研,2005(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