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構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主要對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
生本教育理念主要就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及體系,屬于一種主動假設,認為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時候,主要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明白,學生是主要的創造者,不是被動接受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一、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何科目教學中,情境創設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對實踐課程非常感興趣,參與度也比較高,而理論課程學習相對枯燥,學生均比較厭煩。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成較為形象、直觀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計算機模擬成一個學生喜歡的機器人,通過對機器人結構的學習與探究,了解計算機構成及各部件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強化互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以生為本,教師不再是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一定要正確定位,和學生建立好關系,實現良好互動,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首先,強化師生互動,給予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身合作者的身份,增加和學生的互動,給予學生相應的話語權,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并且針對所學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學做郵票》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郵票,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通過平等交流與溝通,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展開。其次,強化生生互動,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差異學生進行混合,讓成績好的學生帶成績較差的學生,充分挖掘學習資源,發揮前者的帶頭作用,實現學生的共同成長,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強化操作實踐,增加探索體驗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與任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模仿力強等特點,展開教學內容。在畫圖、鍵盤指法、坐姿等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模仿天性,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感受到相應的成就感,進而展開不斷的學習。針對中高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根據網頁設計、幻燈片制作等教學內容,設計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逆向思考教材,保持教學新鮮感
一般而言,一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需要講解很多遍,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教師出現疲勞感,并且教學內容的千篇一律,也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進而降低教學質量與效率。針對此種情況而言,教師一定要認真、深入研究教材,從其他角度分析教材,提出不同的看法,增加授課的新鮮感,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理念,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人性化,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與任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霍文蘭.初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