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斌
〔關鍵詞〕 物理教學;學困生;學習心理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30—01
一、學困生的學習心理分析
1. 學習不自覺,意志力薄弱,缺乏興趣,心浮氣躁。物理學困生學習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較其他學生差,缺乏學習的興趣,心情厭煩、焦燥,常感到學習物理太難,對問題不愿做艱苦鉆研,遇到題目做錯了,不會主動去尋找致錯原因,遇到更困難的問題,就一眼掃過,一旦聽或看不懂,就覺得無味,喪失興趣,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2. 抵觸情緒明顯,畏難心理過重,心存負擔。有些物理教師教學不得法,忽視個性的差異,教學只著眼于知識傳授,不因材施教,不因時施教,不注意關心學困生實際心理需要,上課缺乏誘惑力和感染力等,從而造成學困生的情感世界孤獨、恐懼,害怕學物理,甚至厭惡物理,最終會放棄學習物理。
3. 物理學習習慣差,厭學思想嚴重,渴望成功卻缺乏成就感。學困生由于在學習上無成就感,大都會厭學,對于學校或班級組織的學習活動興趣都不高,但組織的其他活動如體育活動、課外活動等積極性都很高。因為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可以體會到成功,找到自我,增加信心。
4. 學習思維僵化,不善于動腦,學習能力低,獲知效果差。學困生學習方法往往表現為無計劃,不預習,坐等上課;上課時不聽課,事倍功半;下課時不懂不問,一知半解;課堂上抓不住中心,面對問題不會分析,課后不去復習,解題后也不去反思,學習方法呆板,思維無法拓展。
二、對策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學困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從“心”開始,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1. 學會關愛,保護學困生良好的學習心理。面對物理學困生以及他們內心的豐富世界,我們應理解、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獨立個性,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給他們更多的親近感和信賴感。學困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條件下,在真誠、接受和理解的師生人際關系中,他們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彌補,才能消除自卑感,產生不斷追求、進取、向上的內驅力。
2. 打造興趣課堂,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教師應該把課堂傳授的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誘使、引發其產生積極的心理,這樣學習物理的自覺性就自然會被調動起來。如利用奇特的實驗現象,通過維修家用電器、解釋自然現象等激發學困生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
3. 優化師生關系,以情為載體感化學困生。學困生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師要關心和理解學困生,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學困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給學困生一個微笑,打個手勢,拍拍肩膀,時而在練習中寫幾句贊揚話等都會給學困生無形的力量,架起師生感情的橋梁。
4. 搭建展示平臺,培養學困生的參與意識。教學中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言、練習、討論的機會,而不能為了課堂氣氛、教學節奏、課堂密度把機會全包給優秀生,應當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問題讓學困生做,這樣不僅可使他們有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而且能使他們在這些回答中有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在成功中樹立信心和決心。
5. 多方引領指導,教給學困生實用的思維方法。教師不能只傳授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方法,平時要結合具體內容,給學困生介紹思維方法。例如,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審題和解答計算題的方法,學習物理概念和探索規律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通過示范,講清怎樣聽課、預習,怎樣回顧小結。
6. 帶給學困生多點“偏愛”。對學困生不能和優秀學生一視同仁,我力爭每次都對他們有點“偏愛”:課前輔導他們掌握好與新課有關的知識,使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掌握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內多關照,用關懷的目光多看他們幾眼,對他們多提問,多板演,多鼓勵,巡視作業時多在他們身邊停留一會兒;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特別留心學困生的作業情況,發現問題后當面輔導,課余時間常與學困生談心,多做些調查。
總之,對學困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之以恒,對于學困生絕對不能放棄不管,只要我們善于理解,關愛、尊重他們,使他們真正走出心理的誤區,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對待學習,一切復雜問題就會變簡單的。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