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關鍵詞〕 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互 動;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1—0044—01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本保障,是形成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高昂學習情緒的直接因素。它不僅會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與尊重,還會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其所授的學科上來,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日常交往中,老師既做師長又做朋友,給學生以關愛、信任與尊重,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敢于接受學生的批評,在人格上師生完全平等。
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首先要講究問候方式。一堂課的開始就像人們初次見面一樣,是通過相互問候和相互交流來建立交際情感的過程。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布置任務式的授課語言風格,而用商量式的語言風格。其次,要講究提問方式。避免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講究提問的技巧性,以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為標準,保證學生能夠回答并樂于回答所提問題。必要時引進問題討論,活躍思維、豐富想象、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體驗課堂學習的快樂。
二、重視合作學習,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
英語課堂經(jīng)常進行,小組合作通常都是由老師指定同桌之間在自己的位置上進行的。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交際的范圍。其實,老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變化方式,讓學生將座位圍成一圈,或讓學生走出座位開展合作學習等多種互動方式參與互動。新課改下的教學特點其本質(zhì)是“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其核心是要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目標,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把握作業(yè)層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英語作業(yè)分為書面作業(yè)和口頭作業(yè)。書面作業(yè),對于學習好的學生,讓其少做些基礎性的作業(yè),多做些拓寬加深知識結(jié)構(gòu)的作業(yè),對于中低層的學生,要做些鞏固基礎知識的作業(yè)。如學習了Autumn festival后,筆者讓成績好的學生寫一篇“Thanksgiving Day”的小短文,讓他們了解有關背景知識,提高寫作能力,對其他學生只是做出課文中的鞏固練習即可。口頭作業(yè),要避免布置學生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作業(yè)。無論是哪一種嘗試都應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為目的。可通過讓學生自制錄音帶來引導他們自覺而又興趣盎然地去聽、說、讀、寫。通過自由組合,自由改編所學對話,并上臺表演來鼓勵學生主動交流。通過復述課文來使他們靈活運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點并培養(yǎng)其語感。
四、注重多元評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完整健康的人格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形成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發(fā)展的途徑。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評價、綜合評價等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其正面鼓勵和激勵的作用。
五、強化課后反思,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盡管在農(nóng)村沒有多么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有大自然的這個大課堂,為什么教師不能讓學生走出校園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呢?在向他人學習的同時,不可死搬硬套,要吸取別人的長處,結(jié)合本地條件,靈活運用。在農(nóng)村更適合任務型教學法,學生親自參與,通過做事情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從而能熟練地進行交流。
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注意滲透中西文化的差異,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開拓他們的文化視野,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這方面的教育。首先,在英語教學中要營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使他們加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了解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其次,用靈活的方法在教學中滲透西方文化,使學生能主動吸收英語文化,促進其對文化背景的了解。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