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全
〔關鍵詞〕 生物教學;多媒體;優點;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46—01
生物學作為一門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科學,它注重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知識的學習,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多媒體技術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空間,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
一、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尤其是生物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多媒體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面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1. 優化課堂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開頭導入部分,運用多媒體導入,能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生物的多樣性”的教學中,如果直接翻開課本,課堂會十分沉悶。如果在上新課前,向學生展示生物多樣性的一些多媒體課件,學生就能直觀認識和理解多樣性的概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突破教學難點。多媒體同傳統的直觀教具標本、模型、掛圖、幻燈、錄像等相比,具有表現力強、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優點。將多媒體課件應用到教學中,既節省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難度,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比如,“DNA的復制”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難點,在講述“DNA的復制”一節時,如果加入動畫演示,學生就會在記憶中形成一個DNA具體形象的復制過程,而不是干澀的抽象理解。同時,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省去攜帶一大堆的掛圖、模型等教具,而攜帶豐富輕巧的CAI課件即可,借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3. 模擬實驗教學。生物學實驗多數是微觀的、連續的實驗,實驗過程很短,學生只能較抽象地推斷變化過程。另外,有些生物實驗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種子萌發等。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許多現有實驗儀器無法做的實驗或代替現有的一些實驗儀器進行模擬實驗,這樣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漫長或瞬間的生命過程變成可控、有序的演示過程。例如,教師利用Flash動畫模擬演示DNA的復制、轉錄、翻譯過程;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既可完整播放也可分步播放,結合課堂教學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4. 拓展學習空間。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空間延伸到課外。只有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中去,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其重要性,真正讓學生知道自己到底怎樣做才符合環保要求。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除了給學生提供課本以外的有關參考書外,還可給學生提供各種有關文字材料,以及供學生瀏覽的網址,以利于學生查閱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如,運用網絡的強大的搜索功能,讓學生收集國內外各種災害性氣候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的圖片,及對這種災害形成的原理的分析資料等,也可以組織學生利用DV記錄現實生活中有關環保的真實資料。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時要注意的問題
1. 多媒體在教學中要巧妙應用。缺乏科學、合理、實用的教學設計,就不能顯示多媒體的優越性。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科學地設計多媒體課件。要在創新上下工夫,應優先選擇能夠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有望實現教學改革的課題。
2. 要突出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多媒體的運用,要突出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對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想象的生物學知識,老師可以制成模擬圖像或動畫過程等,以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想象力,突破難點。對那些學生難以見到的生物景觀,搜集有關圖片和視頻資料,編制成課件,演示給學生,以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生物學知識。
3. 教師要科學、藝術地把握好課堂教學平衡。多媒體課堂應始終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否則,將變成了展示課件而制作課件的平臺,產生新的“滿堂灌” ,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科學、藝術地把握好課堂教學平衡,處理好教師、學生與課件三者的關系,要有師生互動,防止“放映式”教學。
4. 課件設計要體現藝術性。一個成功的多媒體課件,應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強烈的感染力,這樣才能使學習者在學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感召,情感的陶冶。背景、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屏幕對象的藝術設計要綜合考慮,要從屏幕整體顯示效果,設計出各自的藝術特性。
總之,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技術也進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體的運用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不成為一個簡單的因果關系。生物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功能,使計算機融入學科教學中,才能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