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國
〔關鍵詞〕 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理念;模塊設置;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58—01
導學案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寫的供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內自學及課后及時鞏固用的書面的學習方案。導學案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效果。在新課程追求高效教學的形勢下,編寫優質、高效的導學案,就成了眾多一線教師的不懈追求。那么,怎樣才能確保導學案的高效呢? 下面,筆者就優質導學案的設計編寫,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設計理念
導學案的設計者是教師,但使用者是學生,因此,設計的一切手段、方法、資料選用等都要以學生作為設計的基本出發點,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關注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關注學生思維的連貫性,關注學生學習技能的養成與提升,同時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情況,要利于教學任務完成、利于課堂師生互動使用、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概括地說,導學案編寫的基本理念應該是:趣味與科學共融,利學與利教并舉,夯基與提能雙贏。
基于此,導學案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主體性(以生為本,關注學生主體的發展)、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趣味性(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遷移性(具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遷移應用的功能)、導學性(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創新性(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養成)等。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對老師的要求是教師首先要有生本意識;其次要有創新意識,要敢于設計出富有創新精神的導學案。當然,在具體的使用中,要求教師的設計不能留空過多,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能目標模糊,以免學生方向不明,任務不清;不能選題過多,以免形成重復作業,事倍功半。
二、模塊設置
1.目標引領,期待有的放矢。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教學目標制訂是否準確清晰,不僅影響教學過程展開,很大程度上也牽制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有導向、激勵和評價功能,教學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目標是否準確、具體和全面,要求是否適度。而這一切,又是以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為前提的。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常常讓過程和技能目標呈顯性形式體現,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多以隱性形式呈現。即使是知識與技能目標,我們也不喜歡使用“了解”、“掌握”和“歸納”等單一表述性的語句來呈現。
2.趣味問題,期待你的參與。不管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教學,想要學生愿學、想學,就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趣味知識,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導學案設計中,同樣不能忽視這一細節。我們在導學案設計中,要選取與知識點相關的趣味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給學生一個發自內心的喜悅瞬間,學生會因此而記憶留存,日久彌新。
3.問題探究,期待你的創新。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題,要考慮探究問題的放置點和探究價值。同時還要關注思考、探究問題的思辨性,要能讓學生展開討論,積極辯論,發散思維。
4.分層設置,期待你的成功。在問題和練習的設置上,我們更傾向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和練習,這與“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不謀而合,對于那些具有個性特征、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機會,一次可以通過完成任務而展示個性魅力、創新精神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很多學生期待著,并積極參與著。
三、注意事項
首先,問題的設置是學案設計的關鍵 。設置問題一是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強化,二是要注意挖掘知識的內涵,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出各種能力。三是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整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總結規律,形成知識網絡。通過知識整理使零散的知識點變得系統化、條理化,并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形成一種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準確的書面表達能力。
最后,精選練習,強化訓練 。在學案的設計中,要使學生把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使這些知識和能力都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還需要進行強化練習。 編選習題要與學習目標相呼應,還應注意習題要有層次性,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而且要有新意。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