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摘 要: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宰,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溝通,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提出問題,很少有源于學生問題的教學活動。往往是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一個問題,教師要么是“滿堂灌”,要么就是提出問題后,再讓學生被動地回答,這種做法不僅是不鼓勵學生提問,甚至還是壓制了學生的提問,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主體精神的弱化和問題意識的淡薄。本文旨在探討初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問題意識;創設情景;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12-01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基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強調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但是長期以來,因為較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多數只是單向地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制訂教學目標和設計課堂活動,這樣以來就會對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生學習的困難估計不足,從而影響到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那么,什么是問題意識呢?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主體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不斷驅使人們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成功的教育應該以問題為紐帶。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就是激發學生以產生問題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終,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程序、方法,并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
那么,怎么樣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呢?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問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就是指要創設寬松、自由、愉快的教學氛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教師要積極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水到渠成,絕不能壓抑學生。學生之所以不敢在課堂上提問,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敢提問。我聽有個女同學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上課,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當時上課的老師就隨口說了一句:“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當時,那個提問的學生就漲紅了臉,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從那以后就不敢再提問了。學生聽到老師的這句話后,肯定會感到很有挫敗感,覺得自己是做了一件不應該做的事,以后肯定不會再提問了。學生提出問題是需要勇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要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上文的事例中,老師說了那樣的話,那肯定會非常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嚇退了他們提問的念頭。教師不應該用這樣的語言來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應該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的親近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道”。只有和學生打成一片,用平等的姿態,轉變“師道尊嚴”的觀念,才能讓學生敢問,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
二、創設多種問題情境,使學生有問
1、創設多種情境怎樣
布魯納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學生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而不是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所以教師要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個中疑問和設想,并引起積極的思維活動。
英語課是語言課,是訓練課,是需要學生不斷的“說”來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師生硬地教會學生知識和能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來練習。教師就是扮演一個情境創設者的角色。事實上,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一種表現的欲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如問題太難或者所表述的內容超越知識范疇等,導致他們不愿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想說,不敢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堂的需要,創設情境。
2、創設情境應注意的原則
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引導學生發問對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這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情境有很多種類,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模擬生活情境、多媒體情境、課堂生成性情境等。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是:(1)不可過于直截了當,那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不宜過于開放,問題的空間太大可能會導致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3)問題應該要合理,要把教學任務融入其中。
三、指導學生學會方法,使學生會問
1、學會提問,從模仿開始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該要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是,而不是簡單地把現成的問題“批發”給學生。提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師精心的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模仿教師的提問開始,針對相似的內容,仿照老師的問題,提出學生自己的問題,然后再予以解決,達到教學目標。在學生模仿的同時,教師應該幫學生分析什么樣的問題是好的,什么樣的問題是有價值的,讓學生的提問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科學性、針對性。當學生提出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分析這些問題,根據已有的條件,找出哪些問題是值得我們探討,這樣,學生就會明白,怎么的問題是一個有價值的、值得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對教材知識有深入的思考, 學生問出一些有“含金量”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精心創設多種問題情境,讓學生樂問,好問,同時,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最后做到會問善問,真正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尚曉蘭.“‘生問——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3.
[2] 顧小京.“有效設置問題 優化閱讀教學 提高閱讀能力”,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