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海
摘 要:在網絡學習環境下,強調以學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本文以汽車文化汽車試驗課教學為例,重點探索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提出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組織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來展開。
關鍵詞:學習資源 自主學習 自主型學習分析 自主型學習模式
課 題: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信息技術與中職〈汽車文化〉教學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122930714。
一、開展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探索自主型學習模式
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一項學習活動,基于網絡資源的學習側重于培養學習者發現信息、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生應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學習論強調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下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即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目標。因此,在網絡環境中學習者的自主能力至關重要。學生應具有:(1)運用信息工具及網絡功能的能力;(2)主動獲取與善于處理信息的能力;(3)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習者在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與同伴相互幫助、相互提示、相互爭論、分工合作,有利于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的理解與掌握。
2.基于資源自主學習的一般步驟
基于網絡資源的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探索新的更適合于信息時代網絡化社會的學習模式。基于網絡資源的學習一般包括以下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者知識建構過程示意圖
(1)教師提出教學目標。以汽車文化課程中汽車試驗課教學為例。
①課程標準:了解汽車試驗的內容和方法。
②基礎知識:動力性能試驗、燃料經濟性試驗、制動性能試驗、操縱穩定性試驗、平順性試驗、通過性試驗、安全性試驗、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汽車試驗場。
③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汽車試驗的重要性以及汽車試驗的主要內容、方法。
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樹立學生熱愛祖國、為國出力和立志報國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甘于奉獻、刻苦鉆研、自主創新、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塑造學生積極創建“世界級汽車試驗場地”的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的科學意識。
⑤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汽車試驗的種類”,難點“如何理解和掌握這些汽車試驗的方法”。
⑥教學計劃:一課時。
⑦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
①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最新汽車碰撞測試結果——國產汽車還是越來越“耐撞”以及圖片:“中國新車評價規程歷年成績發布”。
教師:汽車碰撞測試只是汽車試驗的一部分,那么:“同學們知道汽車試驗還有哪些內容和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究這個問題。
②汽車試驗。汽車整車性能試驗對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汽車使用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無論是汽車設計思想和理論計算、技術設計、定型還是在生產過程中,都要進行大量的試驗。
主題網頁一:動力性能試驗。
動力性能試驗即對汽車的最高車速、加速和爬坡性能進行的試驗。
學生小組1:最高車速試驗。汽車最高車速試驗的目的是測定汽車所能達到的最高車速。我國規定的測試區間是1.6km試驗路段的最后500m。
多媒體展示圖片:最高車速試驗1(見圖2)、最高車速試驗2(見圖3)和最高車速試驗記錄表等。
圖2 最高車速試驗1 圖3 最高車速試驗2
學生小組2:加速試驗。汽車加速試驗一般包括起步到給定車速、高速擋或次高速擋,以及從給定初速加速到給定車速兩項試驗內容。
多媒體展示圖片:加速試驗(見圖4)、原型樣車和汽車加速阻力(見圖5)、測試汽車加速和汽車加速試驗方法等。
圖4 加速試驗 圖5 原型樣車和汽車加速阻力
學生小組3:爬坡試驗。汽車爬坡試驗包括最大爬坡度與爬長坡兩項試驗,最大爬坡度試驗在坡度均勻、測量區間長20m以上的人造坡道上進行。爬長坡試驗主要用來檢查汽車能否通過坡度為7%~10%、長10km以上的連續長坡。試驗中不僅要記錄爬坡過程中的換擋次數、各擋位使用時間和爬坡總時間,還要觀察發動機冷卻系統有無過熱,供油系統有無氣阻或滲漏等現象。
多媒體展示圖片:“爬坡試驗(見圖6)、悍馬爬坡試驗(見圖7)、武漢梟龍爬坡試驗和途觀爬坡試驗”等。
圖6 爬坡試驗 圖7 悍馬爬坡試驗
主題網頁二:燃料經濟性試驗。
汽車燃料經濟性試驗通常有道路試驗和汽車測功機試驗,后者能控制大部分的使用因素,重復性好,能模擬實際行駛的復雜情況,能采用各種測量油耗的方法,還能同時測量廢氣排放。
多媒體展示圖片:混合噴射發動機提升燃油經濟性(見圖8)、途安燃油測試圖、汽車燃油經濟性示意圖(見圖9)、汽車燃油經濟性檢測圖等(圖8、圖9)。
圖8 混合發動機提升經濟性 圖9 汽車燃油經濟性
主題網頁三:制動性能試驗。
汽車制動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一般進行制動距離試驗、制動效能試驗、熱衰退和恢復試驗、浸水后制動效能衰退和恢復試驗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制動距離測試(見圖10)、制動效能示意圖、熱衰退試驗曲線和浸水試驗(見圖11)等。
圖10 汽車制動距離測試 圖11 浸水試驗
主題網頁四:操縱穩定性試驗。
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類型較多。
學生1:用轉彎制動試驗評價汽車在彎道行駛制動時的行駛方向穩定性。endprint
學生2:用轉向輕便性試驗評價汽車的轉向力是否適度。
學生3:用蛇形行駛試驗來評價汽車轉向時的隨從性、收斂性、轉向力大小、側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學生4:用側向風敏感性試驗來考察汽車在側向風情況下直線行駛狀態的保持性。
學生5:用抗側翻試驗考察汽車在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盤時汽車是否有側翻危險。
學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試驗來檢查汽車高速行駛時承受路面干擾而保持直線行駛的能力。
學生7:用汽車穩態回轉試驗確定汽車穩態轉向特性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轉彎軌跡圖、蛇形實驗、側翻實驗(見圖12)和汽車風洞試驗等(見圖13)。
圖12 側翻實驗 圖13 汽車風洞試驗
主題網頁五:平順性試驗。
汽車平順性主要是根據乘坐者的舒適程度來評價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適性,其評價方法通常根據人體對震動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貨物的完整程度確定。典型的試驗有以測定汽車在隨機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其震動對乘員或貨物的影響的汽車平順性隨機輸入行駛試驗;以評價汽車行駛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沖擊震動時的平順性的汽車平順性單脈沖輸入行駛試驗。
多媒體展示圖片:平順性實驗(見圖14)、平順性動態實驗(見圖15)和平順性實驗結果表等。
圖14 平順性實驗 圖15 平順性動態實驗
主題網頁六:通過性試驗。
汽車通過性試驗是在一定的裝載質量下,能以較高的平均速度通過各種環路及無路地帶和克服各種障礙物的試驗,一般在汽車試驗場和專用路段上進行。
多媒體展示圖片:通過性試驗1(見圖16)、通過性試驗2(見圖17)和通過性試驗參數等。
圖16 通過性試驗1 圖17 通過性試驗2
主題網頁七:安全性試驗。
安全性試驗項目很多,而且耗資巨大,特別是碰撞安全試驗,除正面碰撞試驗外,近年來還增加了側面碰撞試驗。安全性試驗有實車碰撞試驗和模擬碰撞試驗,但不少國家規定新車型必須經過實車碰撞試驗,以驗證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試驗中需用人體模型進行試驗,主要是檢驗以一定初速運動的汽車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減速度特性,從而研究沖擊能量的吸收情況。
多媒體展示圖片:正面碰撞試驗(見圖18)、側面碰撞試驗(見圖19)和人體模型試驗等。
圖18 正面碰撞試驗 圖19 側面碰撞試驗
主題網頁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
汽車在正常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試驗通常是汽車零部件性能、強度、耐久性等內容。發動機的耐久性試驗在發動機臺架上進行。在耐久性試驗的前后,要全面測量汽車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評價磨損情況和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等指標的穩定程度。
多媒體展示圖片:發動機試驗(見圖20)、臺架實驗室(見圖21)、發動機試驗臺和發動機試驗環境控制圖等。
圖20 發動機試驗 圖21 臺架實驗室
③汽車試驗場。汽車試驗場是重現汽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道路條件和使用條件,進行汽車整車道路試驗的場所,為滿足汽車的試驗要求,汽車試驗場將實際存在的各種道路經過集中、濃縮、不失真地強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車試驗場的主要試驗設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種試驗道路,如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可靠性強化試驗路段、耐久性試驗跑道、爬坡試驗路以及特殊試驗路段(“搓板”路、隨機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試驗場(見圖22)、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和“搓板”路(見圖23)等。
圖22 汽車試驗場 圖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較出名的試驗場有:通用汽車公司的密爾福德試驗場、日本汽車研究所試驗場、英國汽車工業研究協會(MIRA)試驗場、我國海南汽車試驗場等。多媒體展示圖片:德國保時捷試驗場(見圖24)、英格蘭捷豹試驗場、美國福特汽車試驗場、襄樊汽車試驗場、上海大眾轎車專用試驗場和海南汽車試驗場(見圖25)等。
圖24 保時捷試驗場 圖25 海南汽車試驗場
(3)教師應定期組織網上論壇。“討論區”是為教師和學生交流特設的園地,它為教師提供一個發布信息與學生交流討論、組織遠程教學的場所;為學生營造一個集體活動的氛圍,學生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師進行交流。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能力,而且提高了對學生閱讀思考的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在教師所提供的網絡氛圍里用多感官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4)網上作業、考試及評價。在學生學習完每一階段后,教師會留下作業,讓學生依據學習鞏固剛學的知識,并且要進行考試評價。平時評價以作業為主,教師批改作業后,反饋信息,以便于學生下一步學習。一門課程進行完后,還要進行綜合評價—考試。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對學習者的評價通常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評價采用網上考試的方式記錄學習者的平常成績,并通過考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者的學習。總結性評價大部分采用傳統筆試的形式。如圖26所示。
圖26 網絡自主學習的實施過程
在這種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中,網絡僅是一個外在的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才是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包括教師對資源的組織、開發、建設,學生對資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師和學生的網上交流。
二、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索經驗小結
在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中,學習資源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物質基礎。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就是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系統,通過充分發掘和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而展開的一種學習模式。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參與討論、瀏覽相關課外資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可使不同的學習者在相同的學習條件下以不同的進度進行學習。當然,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就是在學校計算機網絡機房采用主題網頁的形式進行教學,課前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網絡的優勢,通過上網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題網頁,在課堂教學時進行現場展示。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充分發揮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使課堂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學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汪瓊.用INRENET構建基于資源的學習環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術通訊。
[2]吳蕓,王紅主.基于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單位: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endprint
學生2:用轉向輕便性試驗評價汽車的轉向力是否適度。
學生3:用蛇形行駛試驗來評價汽車轉向時的隨從性、收斂性、轉向力大小、側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學生4:用側向風敏感性試驗來考察汽車在側向風情況下直線行駛狀態的保持性。
學生5:用抗側翻試驗考察汽車在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盤時汽車是否有側翻危險。
學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試驗來檢查汽車高速行駛時承受路面干擾而保持直線行駛的能力。
學生7:用汽車穩態回轉試驗確定汽車穩態轉向特性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轉彎軌跡圖、蛇形實驗、側翻實驗(見圖12)和汽車風洞試驗等(見圖13)。
圖12 側翻實驗 圖13 汽車風洞試驗
主題網頁五:平順性試驗。
汽車平順性主要是根據乘坐者的舒適程度來評價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適性,其評價方法通常根據人體對震動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貨物的完整程度確定。典型的試驗有以測定汽車在隨機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其震動對乘員或貨物的影響的汽車平順性隨機輸入行駛試驗;以評價汽車行駛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沖擊震動時的平順性的汽車平順性單脈沖輸入行駛試驗。
多媒體展示圖片:平順性實驗(見圖14)、平順性動態實驗(見圖15)和平順性實驗結果表等。
圖14 平順性實驗 圖15 平順性動態實驗
主題網頁六:通過性試驗。
汽車通過性試驗是在一定的裝載質量下,能以較高的平均速度通過各種環路及無路地帶和克服各種障礙物的試驗,一般在汽車試驗場和專用路段上進行。
多媒體展示圖片:通過性試驗1(見圖16)、通過性試驗2(見圖17)和通過性試驗參數等。
圖16 通過性試驗1 圖17 通過性試驗2
主題網頁七:安全性試驗。
安全性試驗項目很多,而且耗資巨大,特別是碰撞安全試驗,除正面碰撞試驗外,近年來還增加了側面碰撞試驗。安全性試驗有實車碰撞試驗和模擬碰撞試驗,但不少國家規定新車型必須經過實車碰撞試驗,以驗證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試驗中需用人體模型進行試驗,主要是檢驗以一定初速運動的汽車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減速度特性,從而研究沖擊能量的吸收情況。
多媒體展示圖片:正面碰撞試驗(見圖18)、側面碰撞試驗(見圖19)和人體模型試驗等。
圖18 正面碰撞試驗 圖19 側面碰撞試驗
主題網頁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
汽車在正常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試驗通常是汽車零部件性能、強度、耐久性等內容。發動機的耐久性試驗在發動機臺架上進行。在耐久性試驗的前后,要全面測量汽車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評價磨損情況和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等指標的穩定程度。
多媒體展示圖片:發動機試驗(見圖20)、臺架實驗室(見圖21)、發動機試驗臺和發動機試驗環境控制圖等。
圖20 發動機試驗 圖21 臺架實驗室
③汽車試驗場。汽車試驗場是重現汽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道路條件和使用條件,進行汽車整車道路試驗的場所,為滿足汽車的試驗要求,汽車試驗場將實際存在的各種道路經過集中、濃縮、不失真地強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車試驗場的主要試驗設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種試驗道路,如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可靠性強化試驗路段、耐久性試驗跑道、爬坡試驗路以及特殊試驗路段(“搓板”路、隨機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試驗場(見圖22)、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和“搓板”路(見圖23)等。
圖22 汽車試驗場 圖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較出名的試驗場有:通用汽車公司的密爾福德試驗場、日本汽車研究所試驗場、英國汽車工業研究協會(MIRA)試驗場、我國海南汽車試驗場等。多媒體展示圖片:德國保時捷試驗場(見圖24)、英格蘭捷豹試驗場、美國福特汽車試驗場、襄樊汽車試驗場、上海大眾轎車專用試驗場和海南汽車試驗場(見圖25)等。
圖24 保時捷試驗場 圖25 海南汽車試驗場
(3)教師應定期組織網上論壇。“討論區”是為教師和學生交流特設的園地,它為教師提供一個發布信息與學生交流討論、組織遠程教學的場所;為學生營造一個集體活動的氛圍,學生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師進行交流。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能力,而且提高了對學生閱讀思考的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在教師所提供的網絡氛圍里用多感官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4)網上作業、考試及評價。在學生學習完每一階段后,教師會留下作業,讓學生依據學習鞏固剛學的知識,并且要進行考試評價。平時評價以作業為主,教師批改作業后,反饋信息,以便于學生下一步學習。一門課程進行完后,還要進行綜合評價—考試。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對學習者的評價通常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評價采用網上考試的方式記錄學習者的平常成績,并通過考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者的學習。總結性評價大部分采用傳統筆試的形式。如圖26所示。
圖26 網絡自主學習的實施過程
在這種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中,網絡僅是一個外在的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才是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包括教師對資源的組織、開發、建設,學生對資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師和學生的網上交流。
二、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索經驗小結
在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中,學習資源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物質基礎。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就是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系統,通過充分發掘和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而展開的一種學習模式。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參與討論、瀏覽相關課外資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可使不同的學習者在相同的學習條件下以不同的進度進行學習。當然,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就是在學校計算機網絡機房采用主題網頁的形式進行教學,課前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網絡的優勢,通過上網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題網頁,在課堂教學時進行現場展示。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充分發揮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使課堂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學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汪瓊.用INRENET構建基于資源的學習環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術通訊。
[2]吳蕓,王紅主.基于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單位: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endprint
學生2:用轉向輕便性試驗評價汽車的轉向力是否適度。
學生3:用蛇形行駛試驗來評價汽車轉向時的隨從性、收斂性、轉向力大小、側傾程度和避免事故的能力。
學生4:用側向風敏感性試驗來考察汽車在側向風情況下直線行駛狀態的保持性。
學生5:用抗側翻試驗考察汽車在為避免交通事故而急打方向盤時汽車是否有側翻危險。
學生6:用路面不平度敏感性試驗來檢查汽車高速行駛時承受路面干擾而保持直線行駛的能力。
學生7:用汽車穩態回轉試驗確定汽車穩態轉向特性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轉彎軌跡圖、蛇形實驗、側翻實驗(見圖12)和汽車風洞試驗等(見圖13)。
圖12 側翻實驗 圖13 汽車風洞試驗
主題網頁五:平順性試驗。
汽車平順性主要是根據乘坐者的舒適程度來評價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適性,其評價方法通常根據人體對震動的生理感受和保持貨物的完整程度確定。典型的試驗有以測定汽車在隨機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其震動對乘員或貨物的影響的汽車平順性隨機輸入行駛試驗;以評價汽車行駛中遇到大的凸起物或凹坑沖擊震動時的平順性的汽車平順性單脈沖輸入行駛試驗。
多媒體展示圖片:平順性實驗(見圖14)、平順性動態實驗(見圖15)和平順性實驗結果表等。
圖14 平順性實驗 圖15 平順性動態實驗
主題網頁六:通過性試驗。
汽車通過性試驗是在一定的裝載質量下,能以較高的平均速度通過各種環路及無路地帶和克服各種障礙物的試驗,一般在汽車試驗場和專用路段上進行。
多媒體展示圖片:通過性試驗1(見圖16)、通過性試驗2(見圖17)和通過性試驗參數等。
圖16 通過性試驗1 圖17 通過性試驗2
主題網頁七:安全性試驗。
安全性試驗項目很多,而且耗資巨大,特別是碰撞安全試驗,除正面碰撞試驗外,近年來還增加了側面碰撞試驗。安全性試驗有實車碰撞試驗和模擬碰撞試驗,但不少國家規定新車型必須經過實車碰撞試驗,以驗證其碰撞安全性。在碰撞試驗中需用人體模型進行試驗,主要是檢驗以一定初速運動的汽車碰撞固定壁后,其部件的減速度特性,從而研究沖擊能量的吸收情況。
多媒體展示圖片:正面碰撞試驗(見圖18)、側面碰撞試驗(見圖19)和人體模型試驗等。
圖18 正面碰撞試驗 圖19 側面碰撞試驗
主題網頁八: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
汽車在正常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必要的工作能力。其試驗通常是汽車零部件性能、強度、耐久性等內容。發動機的耐久性試驗在發動機臺架上進行。在耐久性試驗的前后,要全面測量汽車零部件尺寸和性能,以便評價磨損情況和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等指標的穩定程度。
多媒體展示圖片:發動機試驗(見圖20)、臺架實驗室(見圖21)、發動機試驗臺和發動機試驗環境控制圖等。
圖20 發動機試驗 圖21 臺架實驗室
③汽車試驗場。汽車試驗場是重現汽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道路條件和使用條件,進行汽車整車道路試驗的場所,為滿足汽車的試驗要求,汽車試驗場將實際存在的各種道路經過集中、濃縮、不失真地強化形成典型化的道路。
汽車試驗場的主要試驗設施是集中修筑的各種試驗道路,如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可靠性強化試驗路段、耐久性試驗跑道、爬坡試驗路以及特殊試驗路段(“搓板”路、隨機波形路、扭曲路、越野路、涉水路)等。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試驗場(見圖22)、高速環形跑道、高速直線跑道和“搓板”路(見圖23)等。
圖22 汽車試驗場 圖23 “搓板”路
目前,世界上比較出名的試驗場有:通用汽車公司的密爾福德試驗場、日本汽車研究所試驗場、英國汽車工業研究協會(MIRA)試驗場、我國海南汽車試驗場等。多媒體展示圖片:德國保時捷試驗場(見圖24)、英格蘭捷豹試驗場、美國福特汽車試驗場、襄樊汽車試驗場、上海大眾轎車專用試驗場和海南汽車試驗場(見圖25)等。
圖24 保時捷試驗場 圖25 海南汽車試驗場
(3)教師應定期組織網上論壇。“討論區”是為教師和學生交流特設的園地,它為教師提供一個發布信息與學生交流討論、組織遠程教學的場所;為學生營造一個集體活動的氛圍,學生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交流,可以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師進行交流。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能力,而且提高了對學生閱讀思考的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在教師所提供的網絡氛圍里用多感官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4)網上作業、考試及評價。在學生學習完每一階段后,教師會留下作業,讓學生依據學習鞏固剛學的知識,并且要進行考試評價。平時評價以作業為主,教師批改作業后,反饋信息,以便于學生下一步學習。一門課程進行完后,還要進行綜合評價—考試。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對學習者的評價通常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形成性評價采用網上考試的方式記錄學習者的平常成績,并通過考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者的學習。總結性評價大部分采用傳統筆試的形式。如圖26所示。
圖26 網絡自主學習的實施過程
在這種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中,網絡僅是一個外在的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才是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包括教師對資源的組織、開發、建設,學生對資源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師和學生的網上交流。
二、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索經驗小結
在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中,學習資源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物質基礎。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型學習就是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系統,通過充分發掘和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而展開的一種學習模式。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參與討論、瀏覽相關課外資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可使不同的學習者在相同的學習條件下以不同的進度進行學習。當然,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就是在學校計算機網絡機房采用主題網頁的形式進行教學,課前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網絡的優勢,通過上網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整理加工成PPT文稿和主題網頁,在課堂教學時進行現場展示。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充分發揮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使課堂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學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汪瓊.用INRENET構建基于資源的學習環境[OD/OL].http://www.etc.edu.cn教育技術通訊。
[2]吳蕓,王紅主.基于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3(3).
(作者單位: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