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逸珈
摘 要:當代大陸電視青春劇中青年形象的出現和當代青年的生活狀態與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因素緊密相連。本文結合相關電視劇作,系統地歸納梳理了其中青年形象的類型與臉譜。
關鍵詞:當代大陸電視劇;青春??;青年形象;類型
隨著80后、90后的成長,以“青年”、“勵志”、“愛情”為主題的“青春劇”日益成為受追捧的題材,“青春劇”已真實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電視劇中的人物不斷受到年輕人的跟風模仿,甚至這些人物的觀念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信仰,因此,對這些青年形象的類型與臉譜進行系統梳理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職場青年形象
2007年,“青春勵志劇”《奮斗》一炮打響。隨著《奮斗》的熱播,“青春勵志劇”受到了追捧。2009年,國產電視劇中,22部為偶像劇,其中有5部電視劇題材為“青春勵志劇”。然而,這些電視劇說是勵志,為此說法買賬的人卻不多。就拿《奮斗》來說,劇中青年們的外表華美,生活豐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性格,這些并不是平常生活中的青年能擁有的。就像主人公陸濤,生活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富豪變成了他的親生父親,大學剛畢業一年就擁有了260平的房子,開了高級轎車,最后為了愛情放棄理想。再看被稱為《奮斗》姐妹篇的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李霹靂,小時候父母離異,16歲時在母親的堅持下前往英國開始3年的留學生活。外人眼中的霹靂是前途無量,但她卻反抗母親的教育方法,自作主張學了烹飪,并回國開了西餐廳。最后在母親的幫助下,餐廳生意紅火,取得了成功。從這兩個劇中人物的生活看來,這不應該是80后為之膜拜和學習的形象。他們不用穿梭在各類的招聘會上,不用面對“千人競崗”的艱辛,更不需要承擔生活帶來的壓力,他們所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他們通過努力獲得的,而是父母給予的,他們是生活在童話中的青年。
其它“青春勵志劇”,如《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生于80后》等,雖然基本上存有積極向上的基調,但都沒有很好地塑造年輕人“奮斗”的形象,也沒有突出勵志劇的品質。這樣的電視劇,與其說是教人勵志,不如說是用來觀賞的童話,童話中一群條件優越的年輕人用自我折磨的方法追求理想,然而實現理想的速度卻出乎意料的快速。
二、校園青年形象
收看電視連續劇的群體中不乏年輕人這一群體,最貼合年輕人生活的自然是校園題材的電視劇情景了?!秾矍檫M行到底》是大陸最初的校園題材偶像劇,而到了2002年,一部模仿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校園青春劇《紅蘋果樂園》一經播出就收到了極大的爭議。劇中的人物同時擁有著大陸大學生和臺灣大學生的特點,大陸的傳統與臺灣的時尚結合,但這種結合并不能被大眾接受。女主角蕭晴,上課就是練習芭蕾舞,下課就是和五位男生舍友在一起活動,雖然她充滿了善良但卻是缺少真實感和靈魂的形象。相比臺灣的《流星花園》中的女主角杉菜,蕭晴的善良過于泛濫,而杉菜擁有的是更多的生活化,更接近真實生活中的女生形象。
在《紅蘋果樂園》后,又出現了一部與之相似的校園題材電視劇《星夢緣》。此部電視劇的演員仍是《紅蘋果樂園》中的那幾位,但又增添了幾位新演員,讓人物形象更為豐富。《星夢緣》中的女主角韓筱雅是一名高三在讀生,但是她經常逃課,結交一些在上大學的朋友。而她的朋友一個個都是俊男靚女,最后紛紛和韓筱雅一起走上演藝道路,并且劇本還是韓筱雅自己寫的。這無非是一個極大的誤導,讓人以為“明星夢”是極容易實現的,并且給人一種“高三學生并不需要努力學習”的假象。
電視連續劇為了吸引觀眾,擁有高收視率,可以夸張也可以虛構人物,但劇中的人物生活在校園里卻做著與學業無關的事情,并且最后同樣收獲了成功的果實。如果有觀眾誤以為劇中情景是真實可靠的,且加以模仿,那么這些青年形象可就是造成畸形價值觀的幫兇。
三、愛情至上的青年形象
愛情是永恒不變的話題,也是青春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一觀點在都市言情劇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裸婚”這一新興的結婚理念為主題的都市言情劇《裸婚時代》可謂是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劇中的男主角劉易陽是位北京小伙子,他沒房、沒車,但是擁有一顆愛女友到老的心。而他的女友童佳倩是位地地道道的大小姐,衣食無憂,以她的自身條件,絕對可以找到比劉易陽好的男友一起步入婚姻殿堂。但是他們兩個人一邊選擇了愛情,一邊卻為了生活苦苦打拼。看似是為了美好未來在共同奮斗,實則是因為“愛情至上”的念頭而償還苦果,最后還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分道揚鑣。
隨后,又有一部都市言情劇登場,那就是《北京愛情故事》。這部連續劇可謂是集合了愛情、親情、友情,也融合了青年奮斗的情景。但劇中各個人物都是因為愛情才有了彼此間的聯系,才有了奮斗,才有了接受現實的無奈?!侗本矍楣适隆分杏幸晃槐容^受觀眾喜愛的人物,她叫林夏。林夏是一位時尚雜志的小編,明艷活潑,敢愛敢恨,她從大學時期就瘋狂地愛著富二代程峰,而程峰是位花花公子,最終雖安定下來,但對象并不是林夏。此劇的開頭便是林夏在高樓的樓頂上想要以跳樓來喚醒程峰對她的愛,從中我們就可看出,林夏一位適齡女性,擁有穩定工作,但卻選擇為愛癡狂,甚至為愛情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做法在偶像言情劇中的確惹人憐惜,但放在現實生活中,無疑不是讓人鄙夷的行為。
沒錯,言情劇就是要講愛情,但為了刻畫愛情而去塑造人物,必然使人物的行為、形象趨于虛假、不真實。好的言情劇應該教會觀眾如何對待情感,取這些青年人物形象只會造成對愛情的錯誤理解、判斷,最后做出錯誤的行為。
四、鄉村青年形象
目前,大陸鄉村題材的青春劇不多,但《鄉村愛情》卻炒火了鄉村題材的青春劇。2006年,《鄉村愛情》第一部播出,2008年的時候,央視首輪播出了《鄉村愛情2》,當時平均收視率為8.46%,此劇最高收視率達11.62%,超過了《新聞聯播》的收視率。在鄉村題材的連續劇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鄉村愛情》卻掀起了收視狂潮,趙本山的名人效應是一原因,除此之外,此劇內容樸實豐富、語言幽默,劇中人物均為個性鮮明、實在的“新農民”形象,這些也是提高收視率的重要因素。
《鄉村愛情故事》(原名《鄉村愛情3》)于2010年三月在央視一套熱播,單集最高收視率為8.34%。雖說是相當不錯的收視成績,但明顯不及創下收視記錄的《鄉村愛情2》。為何會產生此種變化?究其原因,大概是農村題材的青春劇背后存在種種不足:人物形象太過理想化,劇中所展現的農村青年幾乎與現代都市沒有太大關系,他們生活在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村,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他們有樸實溫馨的農家小院,愛情也是平平淡淡的,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愈來愈好。
然而,在現實中,農村青年的生活并沒有電視劇里所呈現的那般美好。現階段,大陸農村經濟水平還較為低下,大多農民的生活還并不富裕,仍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或許遭遇惡劣的天氣,沒有了豐收的果實,新年都不曾過好。年輕人心中必定是掙扎過才放棄了都市對他們的誘惑,選擇留在農村,但生活在農村也有壓力和苦惱,這些壓力和苦惱甚至關乎全家人的生活。三部《鄉村愛情》所呈現的農村青年,每一個都朝氣蓬勃,樂觀開朗,但實際上并不符合農村青年的美化,卻是一種對農村青年的異化。同樣的,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城市青年,對農村青年形象和農村生活產生了誤解。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