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麗
摘 要:教育教學工作中無論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在對學生的管理中,要滲透愛心、耐心和細心,即“三心”,才能教好課程,培育有用人才。
關鍵詞:學生管理;愛心;耐心;細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管理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項煩心、瑣碎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有的放矢地工作,十幾年的教齡,十年的班主任,使我逐漸認識到,對學生的管理一定要滲透“三心”,即“愛心、耐心、細心”。
教育教學工作首先要有慈母嚴父般的愛心。不管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平時的生活、紀律,我們都要付出愛,愛學生,才能滿懷激情,才能有聲有色地上課,才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和情感體驗,才能使學生有積極求知的渴望和行動,才會全神貫注地學習、聽課、做作業。但這個愛是嚴肅的、公平的,課堂上我認為師生要履行各自的職責,教師是為學生指點迷津、引導其學習的領路人,一定要嚴于律己,規范行為,要求學生嚴謹、科學、一絲不茍地學習知識,并尊重老師。在平時的生活中,老師則應像母親一樣關心每個學生的生活、健康、紀律,了解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他們談心、談理想,并適時地進行思想教育,伺機對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直接指出,并指明問題在何處,如何改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愛,而這種愛又需要細水長流,尤其是小事中的關心,如,為學生釘個紐扣,熬一碗湯藥,挽個本子線線,這樣他們都會念念不忘地記在心里,覺得你親切、貼心,愿意接近。在紀律教育中,老師要像父親一樣嚴肅,對學校的常規管理、學生的一日行為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放松、放任,要嚴抓、常抓,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講清道理,嚴懲不貸,讓他們認識到錯誤所在,及時改正;對故意搗亂的、個別頑固不化的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尋找他們犯錯的根本原因,這里要父母雙愛同施,使學生受感化,從心底里知錯、改錯,并付諸行動,而不能施以暴力,也不能棄之不聞不問,這樣其他同學也會看樣子,我們的管理將一盤散沙,無從著手。所以,這個“愛心”不是處處袒護,更不是包庇慫恿,將錯就錯,或不分錯對的愛。畢竟成長的道路是艱辛的,學生思想還未成熟,他們需要長期的引導,旁敲側擊,才能茁壯成長,我始終堅信“無規矩,不成方圓”“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嚴更是一種愛。
學生的教育管理還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不是有“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話嗎?這就充分說明育人需要很長時間,十幾歲的青少年,需要我們掌舵、引路,這就需要教師彎下腰來耐心教育,他們有朝三暮四的想法,也有一曝十寒的行為,在人生觀上應要求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并為之奮斗,了解很多古人、偉人的偉大理想和奮斗精神。在價值觀上要他們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勤奮好學,天天向上,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撒網。這里需要我們耐心地引導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比如,克服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與疾病作斗爭;遇到難題想辦法解決,學會合作、交流、共同戰勝困難,克服空間思維上的困難,學會想象、聯想、總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歸類,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每個人做到確實不容易,教師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小事中體現。如,對個別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一題可能要多次指點,需要結合前面的相關知識一層一層、慢慢地講解,這中間你不能急躁,更不能批評,只要他們有點掌握、理解,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才會使這些同學進步,有信心,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生活困難,或家庭不幸的學生,耐心教育尤為重要,他們需要老師的肯定: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目光,一句關心的話語可能都會改變這些孩子一生的命運,這一點我的體會特別深刻。
作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細心就更為重要了,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狀況、家庭狀況、理想都不同,教師要隨時注意他們的思想變化,正值青春期的學生,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很大,都需要我們了解、掌握,我們要有愛心、耐心,并有明察秋毫的細心才能做到,有時候僅因為一句話兩個同學也會打架,有時為一次小小的清潔也會紅脖子漲臉,很多同學從小養成的不良行為都需要我們細心觀察、發現,并耐心教育,引導其改變,要改變他們不是一句話、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還得長期說教,在班級中熏陶,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懶散、粗魯,不關心集體,不關心他人……這樣才能趁機教育,改變行為,讓他們逐漸步入正軌。
總之,作為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滲透“愛心、耐心、細心”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才能取得好成績;作為班主任,只有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滲透“三心”,才會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才能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才能帶領全班學生走向輝煌的明天。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