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華
(湖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
《人力資源管理》(HRM)課程作為本科教育中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對培養符合辦學目標的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素質,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為其能順利就業、有效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越來越多的選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作為輔修課程,其課程的教學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設置包括以下七個方面: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員工招聘、績效管理、員工培訓、薪酬管理、員工關系。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填鴨式”教學,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地位,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1]。并且不同的學生知識、能力、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重點把握教學內容、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實際可操作性HR 人才,是該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與教學效果提升的主要目的。本文針對《人力資源管理》這一課程的教學,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分別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平臺和教學考核四個主要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
主要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運用一定方法,能夠對組織在未來一定時期所需要、能夠供給的人力資源數量、質量做出預測,并根據預測的結果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計劃方案。
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工作說明書的編制,具體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工作描述,即要明確組織內各職位從事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二是工作規范,準確表述各職位所必須具備的任職資格。
要求學生能夠熟悉招聘、錄用流程。明確招聘的方法、程序,能夠將應聘者吸引過來,并運用一定的技術來篩選、錄用人才。
要求學生能夠熟悉一定績效評管理流程。能夠依據一定的工作標準對員工的工作結果做出評價,如果發現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加以改進,具體體現為四個循環過程:制定績效計劃(PLAN)、進行績效考核(DO)、以及實現績效溝通(CHECK)、反饋(ACTION)等活動。
要求學生能夠具備一定培訓需求分析能力及掌握相關的培訓技巧。具體體現為,確定培訓的需求和計劃,進行新員工入職培訓、組織實施培訓以及對培訓效果進行反饋總結等。
要求學生能掌握一定薪酬設置體系方法,主要活動有:能夠合理確定的薪酬的制度和結構,根據工作評價指標、制定福利和其他待遇的標準,最后進行精確測算并發放薪酬等。
要求學生能夠了解相應的勞動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協調勞資雙方的勞動合同關系,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圍,并能結合組織發展戰略對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進行設計與管理[2]。
以上七大方面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這七大模塊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機系統。
根據學生的課程實際學習情況,在教學內容選擇時,應該讓學生有個整體認識,明確各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作用,再具體學習各個模塊,精選授課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內容:首先,教學重點突出,改變以往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套路,結合重點內容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并保證足夠的教學時間。如講授“工作分析”,該理論知識是其他六大模塊的基礎,應跳出原來教材的框架,首先講授工作分析與其他模塊之間的重要關系和作用,讓學生通過一定的練習真正理解、吸收。改變以往教學對學生單一的全盤講授,沒有主題、一頭霧水、很茫然的局面。其次,對于重點內容,除了課堂講授外,還應結合實踐進行教學。如布置作業、分小組討論、問卷調查等實踐應用環節讓學生完成,進一步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才能體會更深,給予學生一定的實際操作經歷,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否則就難免陷入眼高手低的狀況。第三,設置課前預習、重點講解、課后練習和答疑等環節,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課程內容和重要知識點。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回復、細心講解并鼓勵學生,支持學生發現更多的問題,并激發其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改變以往單純上課講授,老師講、學生聽、聽后忘記的情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載體。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作者結合本身的教學實踐,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對于重點內容,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講深,講透。而對于那些不重要的,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課后復習。對重點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課件PPT 加強教學效果,提出問題,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并加以分析、討論、辨析、提出自己對所講知識點的看法。討論時,要求學生思想活躍,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由老師和學生對現場討論進行記錄,老師總結發言并對正確的觀點加以肯定、鼓勵,對于不恰當觀點的學生也不要立即糾正,待討論結束后進行總結、評價,讓他們自己明白觀點錯在哪里,盡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3]。
模仿現實生活中管理場景的場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突出可操作性講究趣味性,注重實效性,比如在上“員工招聘”時可以讓學生模擬招聘主管和應聘人員,現場面試。這就要求學生課前精心準備,老師要進行現場指導,并能綜合評價學生的現場表演,表現好的給予鼓勵支持,不足之處要做出總結,提高學生的實際應聘、招聘能力。這種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思考,使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邏輯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并具有敏銳的現場觀察能力與應變能力[3]。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對學生細致、全面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參與案例時表現的閃光點,給予充分肯定,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信心和勇氣。同時,案例內容要結合實際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即游戲與教學相結合,寓教于樂的一種教學方式。采用該方法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的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緊密結合,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教師要精心準備道具、資料,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能積極應對游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最后進行游戲點評,科學總結和評價[4]。作者在上“員工培訓”章節時,組織學生完成“取水游戲”,三人一組,分別無眼、手、腳,共同配合完成取水任務,得到了學生的積極認可和配合,鍛煉了團體合作意識。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帶領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現場參觀、實習,通過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實地觀察與體驗,能夠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比如組織學生到湖南湘潭鋼鐵廠、吉利汽車總部的現場學習,由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現場工作示范和講解,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運用,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學習效率。
經常聘請國內知名企業專業人士來校講座,并引導學生積極到企業去實習,參與各種校企合作創新項目,比如SRIP 項目、挑戰杯比賽等。
一方面可以為教學需要準備相關配套的教案、案例庫、國內外學習網絡資源及媒體資源等,另一反面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通過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豐富師生教學視野,拓寬知識面,接觸到國內外最先進的管理案例、管理知識等。
讓學生能夠運用各種教學軟件,比如模擬沙盤,進行網上招聘、網絡面試、工作分析等模擬仿真活動。學生能夠利用相關的軟件,進行頭腦風暴、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管理游戲。教師通過學生的軟件實習,直接可以觀察到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表情、反應能力及最終結果,給予一定的指導。通過以上活動,學生能夠加深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理論和操作流程的認識,獲得相對真實的實踐經驗,脫離了書本的局限性,掌握了一定的實操技巧[5]。
讓學生自己組織參加模擬招聘活動、無領導小組討論比賽,并邀請企業HR 人員、專業教師參與評定等,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吸引了不同專業的學生參加,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并為企業進一步了解校園優秀學生提供平臺,有一些表現出色的學生被企業管理者當場選定為企業待用人才,為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
如何進行課程教學評估,一般通過兩種方式:即一方面考核學生學習效果,主要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考評,一般是依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對授課老師教學進行監督和評估,主要通過教師、學生或有關專家,對課堂教學、備課、考試、作業等環節進行評價,為教師提供教學效果方面的反饋信息。課堂教學考核需要師生共同配合才能順利進行。
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考核,作者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期末閉卷考試的單一方式。嘗試采用以下四種方式進行考核:一是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方式,一定的理論知識需要記憶,可以進行閉卷考核,也可以采用開卷方式比如寫論文,進行方案設計,兩者相結合,作為最終成績。二是采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比如口試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演講等方式來進行。三是采用理論考試與實踐成績共同結合來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比如模擬招聘、應聘,進行企業實踐調查報告與分析等。四是期末成績結合平時課堂表現、到課率、特別是課堂上的表現來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比如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時的參與、配合等可以評價學生的思維與反應能力,以及上課的正確態度。
對于教師的教學考核,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的教學互評系統來進行評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的教學督導,以及組織老師進行聽課、專業講課比賽等形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管理學科,涉及管理、經濟、心理、社會、法學等多個領域,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系統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與知識,并能結合案例和企業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綜合培養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經歷,分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平臺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對人力資源管理這一門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論述、總結。《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應與時俱進,學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理念與教學經驗,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及時引進高端科技、經常實施教學反饋,才能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的教育質量與水平。
[1]劉國華,彭 芳. 淺議如何改進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J].當代經濟,2010(2):114 -115.
[2]郭巧云. 人力資源管理[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
[3]黃燕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173 -175.
[4]黃維德,李 燃.人力資源鼓勵課程教學的案例方法與實驗方法[J].人才開發,2008(10):28 -29.
[5]李紅英.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項目設置及教學方法探討[J].高教研究,2012(9):33 -35.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