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摘 要:目前,對于作業這一塊一直存在著這樣的誤區:小學英語不能布置作業,否則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我認為,適當的作業不但不會加重學生負擔,還能使學生從中領會學習的樂趣。小學英語作業不能只局限于抄寫字母、單詞等機械性的作業,教師應拓展思維,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強的作業,拓寬英語第二課堂。
關鍵詞:英語作業;層次性;趣味性;體驗性;自主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00-01
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傳統的作業大部份是教師或教材提供的,與生活的聯系不緊密,作業的形式也比較單一。
學生完成作業往往比較封閉,不強調合作。在新課程中,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的作業形式也應該有所改變。怎樣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嘗試了下面的做法
一、作業要有層次性
從心理的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存著較大在差異,同樣的作業,有的學生只需要五、六分鐘便可完成,而有的學生要拖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所以,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我采取把“家庭作業層次化”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果子”。學生的作業一般分為三個層次:A組,基本題,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一般適合“學困生”;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為目標,一般適合中等生;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一般適合優秀生。
二、作業要有趣味性
教育心理學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也應貫徹愉快教育原則,增強其趣味性,大多數學生,特別是男生對動手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開展布置英語小制作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創造才能十分有益。在過去的一年里,我班學生先后制作了扇子、面具、房間布置圖等多件作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頗具創造性。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同時,要求學生在小制作中自己用英語寫下步驟,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自己解決實際語言問題的能力。
三、作業要有體驗性
英語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要把英語作業的設計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鞏固英語知識,發展語言能力,教師可利用同學們熟悉的名人名言,翻譯成英文讓同學們熟記,并可開展英語講讀大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當眾演說,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實踐、體驗、感悟,去創造、應用,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師一把抓,什么都聽任老師擺布。總之,我們的教學要立足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善于大膽探究、勇于自主創新的人。
四、留自主型的作業,使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外。
英語作業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的抄抄寫寫。教師應該留一些自主型的作業。高年級的學生可在課下摘抄英文的名人名言、歇后語及詩歌等;有些同學幾個人一組制作英文報紙,圖文并茂,內容豐富;低年級學生讀些比較簡單的英文故事,記簡單的英語日記…… 所有這些學生們喜歡做的事,他們都會主動、自覺的去做。一些極富創造性的作業就這樣產生了。作為教師,及時為他們提供展現這些作業的機會。因為這些是學生們的驕傲,會培養他們更大的自信。學生們多了發現的空間,多了自主的權利。作業在他們眼里是浩瀚無邊的江河湖海,蘊藏著無窮的寶藏,無盡的樂趣,使自主學習的快樂永無止境。
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就會取得“自主”學習的效果。
總之,多彩的作業設計,改變了傳統的英語作業重書面、輕口頭訓練;重作業數量,輕作業質量;重知識鞏固,輕能力培養的現象,真正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樂于讀書、勤于習作、善于動腦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講讀能力和人文素質。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像對待課堂教學一樣著眼學生家庭作業的多維設計,并努力開發家庭作業,那么學生們就不會感到作業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智力勞動的享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