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寧
摘 要:為了做好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善于了解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現狀,不斷對班主任管理工作進行總結,采用踐行教改新理念,注重溝通與關懷,提出實際有效的管理方法,獲取學生的愛戴和信任,讓班級管理得心應手。
關鍵詞:農村中學;班級管理;誠心;平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84-01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學生、家長、科任教師之間的橋梁,在學校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村中學因受地域、經濟條件、文化氛圍、家長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讓班主任工作繁雜而糾結,苦不堪言。如何在教育改革之際,尋求良好的農村中學班主任管理經驗,筆者在近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發現:潛心工作,認真研究,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得之見。
一、踐行教改新理念,轉變班級管理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視、網絡、手機幾乎成了學生的主要信息源。這些信息既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又使學生的思想復雜化。農村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控制力薄弱,模仿力極強,他們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早戀、上網、交友、打群架、喝酒、吸煙、逃課等現象,再加上農村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不能給孩子們正確引導,以及當前社會就業壓力的影響等諸多原因,削弱了農村家長對學生們的求學欲望。為此,在新的社會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應時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還要了解學生的家長及外界環境,了解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把握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加強新教育理論的學習,領會教育新理念,使自己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落實從“管”到“導”的新理念。
二、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
現階段,農村獨生子女較多,家長過分溺愛,學生自立、自理能力較缺乏,多表現為自私、懶惰、怕苦、怕累、怕臟,事事以自己為中心,不樂意接受老師同學的善意批評,較強的個性和極強的自尊心、虛榮心,滋生逆反心理。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務必遵循學生個性發展,以人為本,平等相待,一視同仁,深化“愛”的教育,適應其個性發展。
班主任不僅要教育學生,關注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做到善于跟學生談心、交心。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品質,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的根本保證。農村中學生住宿生較多。學校生活沒有家里方便,給學生生活上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初一學生,剛離開父母,生活上的自理、自立能力欠缺。班主任應該象父母關愛子女一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關心、愛護、照顧學生,要經常到學生寢室去走走,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和生活方式,為他們排憂解難,以實際行動贏得學生的信任,樹立班主任的威望形象。
尤其對后進生進行說服、教育工作,更是應該細心周到,不諷刺,不挖苦;看優點,糾缺點;重激勵,強信心。消除他們思想上的種種顧慮,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落實人文關懷,實現“優生更優,后進變優”的教育成效。
三、通過家訪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重視家長和老師的協作教育。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對其子女的個性、興趣、特長較為熟悉,借助家長與老師溝通,更好地開展對學生的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比如,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困難時,他們束手無策;當孩子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唉聲嘆氣;當孩子犯錯誤時,非打即罵,孩子們難以接受,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還有些家長忙于掙錢,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孩子們的行為不聞不問,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們紀律松懈,生活散漫。針對這些現象,班主任不僅要管理班級學生,還要與家長交流溝通。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家訪或寫信等多種方式和家長溝通。既要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又要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對觀念落后的家長應及時交換意見。從而讓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上與班主任達成共識。
四、善于與學生平等交往,獲取學生的愛戴和信任,讓班級管理得心應手。
對學生真誠相待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愛戴,班主任工作也才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馬克思說:“只有用愛才能交換愛,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換信任。”一個班主任老師要得到學生的信任、理解和愛戴,應在學生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要真誠、平等的與學生建立師生情誼。當今中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極強,他們不滿足于老師對他們學習、生活等方面關愛,更希望老師能“蹲下身來”,改變居高臨下的狀態,重視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意見,真誠地與他們交往,做他們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為中學班主任應該轉變“角色”,和學生談心時,不要總以長者和老師自居,而是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朋友,要自己先交出“心”來,做到與學生談心時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進生或有特殊問題的學生談心時態度更要誠懇和悅,耐心啟發,用感情來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把自己和學生的心談到一起。假若平時對學生漠不關心,常發脾氣,談心時又教訓人,學生就不愿講出心里話,老師講的話學生也不會聽進去。
班主任工作中必須遵循平等原則,不論學生年齡、身份和家庭地位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相待,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及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征求學生對班干部及老師工作的看法,請學生就如何抓好班風出謀劃策,與學生談自己的生活及學習經歷,甚至與學生聊天說笑話等。
在綜上所述,班主任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態度,深入學時實際,讓學生拋開心中顧忌與老師談心,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隨時有人向老師匯報,班主任有了對班上同學的思想動態、喜怒哀樂、行為舉止的了解,在開展班級工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老師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理解和愛戴,班主任工作也因此而越來越顯得輕松自如,得心應手了。
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風細雨,定潤物無聲,找到打開每個學生心靈的鑰匙,快快樂樂做個優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