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摘 要:文章結合聾校校本課程開發,從聾生的實際需求和生存需要出發,以絲網花制作活動課為例,詳細闡述了聾校活動課資源開發的實踐與體會。文章針對聾生特點,立足學校實際,選取研究方向,推陳出新,研究資源開發,用心創造生活之美。
關鍵詞:聾校;校本課程;體會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82-01
近年來的每個教師節前夕,我校都會舉辦一次“聾生花藝展示暨社會實踐活動”,全校的班級在老師的帶領下,都走上街頭,向社會展示我校聾生的絲網花作品。有的班級還現場制作,現場義賣,這樣的活動,已經連續搞了六年了。此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廣大關注,得到了廣泛的贊譽。我們的絲網花工作室也成為了學校的亮點之一,每逢領導慰問、兄弟學校交流,這里都是必看之地。
六年來,聾生從小到大,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其中,每一個同學都掌握了一些絲網花的制作技巧,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效果,同學們之所以能由始至今保持這么高漲的制作熱情,我認為這主要歸功于在教學中,我們針對聾生的興趣特點,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突破各種局限,大膽的想象,勤于實踐,勤于鉆研,大膽創新。以下就是本人結合絲網花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進行活動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實踐的體會與小結。
一、針對聾生特點,用心選對教學方向。
聾生由于本身的聽力缺陷,視覺相對比較敏銳,觀察力、模仿力、動手操作能力特別強,對手工制作充滿興趣。聾生的家庭距離學校路途較遠,所以都是住宿生,一個月回家一次,這樣一來課余時間充裕。但是原來的手工課無法滿足聾生進行手工作品欣賞、手工技能訓練和手工藝術創作的強烈需求;聾生無法從手工課中得到全面、系統的培養;聾生的健全機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潛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創造性思維未得到有效啟發,綜合素質未得到更全面地提升。針對以上特點,我校開設了絲網花制作的興趣小組活動課。活動課開設以來,先后有二百多聾生參與了學習,可以說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無論是天資聰慧的還是有智力、肢體缺陷的同學都能參與這項活動。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除了在周二、四下午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學習以外,還充分利用課下時間練習。
二、立足學校實際,用心取得領導支持。
我校有盲生、聾生、自閉癥三類學生,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經費緊張。最初活動小組的開展,我們幾個老師自費從網上購進了少量的工具和材料,帶領10來個聾生學習制作單支的康乃馨。隨著手法的熟練和時間的積累,我們制作的越來越精致,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材料越來越少,由于資金的限制,我們開動腦筋,給單支的康乃馨加了漂亮的包裝,帶學生走出校園,帶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康乃馨舉行了一次花藝展示和義賣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想方設法積極的向社會推銷我們的絲網花。開始同學們很羞澀,不敢開口,后來同學們都能和健聽的人們進行交流了,很快我們帶去的花都賣光了。通過這次活動,使聾生的交往溝通能力得到了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得到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有了部分收入,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對聾人的理解、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支持。
我們的絲網花制作活動課,參與的人數逐漸的越來越多,需要大量的工具和材料供同學們練習。由于第一次義賣活動的成功,這個小小的興趣活動小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購進了足夠的工具和材料,使那些想參與的同學都能夠參與其中,使每個同學都得到鍛煉。
三、推陳出新,用心研究資源開發。
隨著絲網花小組的不斷學習,同學們都熟練掌握了了康乃馨這一種花的制作。于是,我們又學習了多種花型的制作。最初是指導老師手把手的教,后來逐漸發展到有的同學已經能獨立研究創作自己喜愛的新的花型了。現在的我們用絲網花制作的品種除了康乃馨以外還有百合、水仙、牡丹、郁金香、玫瑰、蝴蝶蘭、梅花、繡球花等幾十種花型。隨著花型的增多,我們又開始研究插花造型,細心研究各種瓶花的組合。現在,我們已經能利用制作好的各種花,拼插成各種造型的瓶花大約五十多種。
四、有付出有收獲,用心創造美麗
六年來,我們不斷探索,積極研究和實踐,使絲網花制作這項活動不斷拓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收獲。
第一,由原來的只有聾生制作,發展到盲生也參與到當中來。盲生通過觸覺感受,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盲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絲網花的制作、組裝、插花以及創意,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增添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同門們用單純的花朵制作工藝當中,不斷總結實踐,自己能創作出各種胸針、玩偶、頭飾等小精品。
第三,學生的審美感得到了培養。絲網花的各部分工藝都培養了同學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美的思想得到升華。
第四,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絲網花的銷售環節當中,聾生、盲生克服了自卑心理,鼓起勇氣與健聽人交流,從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找到了自信心。
第五,增強了學生自食其力、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勞動意識。絲網花的制作看似輕松,其實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勞動。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雙手經常被鐵絲扎破,但是從不放棄,用膠布把手指纏起來繼續做。做的時間久了,頸椎、手臂都會酸疼,但是沒有一個同學說辛苦。在義賣的時候,同學們雖然很羞澀、很難為情,但是還是努力去做。
第六,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經過多年的總結實踐,我們編排的聾校實用的絲網花制作基礎教程。
內容貼近聾生生活實際,激發聾生學習興趣;操作性強,適合手工課教學及聾生自學;重視德育滲透;圖文并茂,符合聾生學習特點,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總之,我校的絲網花制作課程既滿足了聾生特殊需要,又發展了聾生優勢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注重他們潛能的開發和情感的提升,給他們的主動參與和創作留下了極大的空間,同時也給聾生提供了一個用心創造美麗、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平臺。那么我們如何更好的、更巧妙的、更合理的開發與利用這項資源,還需要我們認真的去發現,更多的去嘗試。使聾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他們今后的生存與發展,成功地融入社會奠定更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