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摘 要:從思想、身體、心理等方面分析了導致初中生體育成績較差的原因,探索了“體育后進生”的轉化策略,使其健康發(fā)展,從而達到全面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體育;“后進生”轉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現(xiàn)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初中體育教學自然也不例外。遵循體育訓練規(guī)律,關注“體育后進生”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其體育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這些都是在教學中真正能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和保證。
“體育后進生”是體育課堂中的弱勢群體,對于體育活動,他們缺乏參與的樂趣和成功體驗。因而,關注他們的心理,探索科學的教學策略,實施素質教育,這是每一位體育教師都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體育后進生”的特點
“體育后進生”是學習上的“特困戶”,紀律上的“重災區(qū)”,管理上的“老大難”。他們一般認識不到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意義;運動能力差,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先天身體素質差,對自己運動方面的能力信心不足,不積極參與課中練習,甚至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甚至曠課;由于客觀條件差,制約了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使其興趣愛好單一;自卑心理強,性格內向,沮喪萎靡,甚至破罐子破摔,厭煩體育課;意志品質弱,怕臟、怕流汗等;我行我素,紀律渙散,目中無人,甚至欺負同學,頂撞老師等。
二、“體育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形成“后進生”的智力因素僅占15%,而意志、情緒、性格、興趣、愛好、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占絕大多數(shù)。要轉差必先知其何以差,方能對癥下藥、手到病除。形成“后進生”的原因可歸結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學生的智力、體能、性格、學習態(tài)度等自身原因;第二類是家庭原因,如獨生子女或者家庭不完整的“體育后進生”;第三類是學校原因,諸如重智育、輕體育,教師體育教學方法單一等。
三、轉化“體育后進生”的教學措施
由于“體育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各異,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教師應區(qū)別對待,對癥下藥,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轉化效果。
1.用尊重信任感化“后進生”
體育教師要熟悉每一個“體育后進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在教學中用尊重信任架構交流溝通的橋梁,與他們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關系,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教育的對象是鮮活的人,而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學生。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時刻要給“后進生”更多關愛。由于“后進生”經常會遭受同學的輕視,自尊心備受挫傷,如果教師能主動關心愛護他們,他們也會“投桃報李”,和教師的關系親近起來,同時在內心產生自尊、自強、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特別是那些由于家庭原因所造成的“體育后進生”,如果教師能夠在情感上多親近他們,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就會使“后進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信、可敬,增強他們的向師性,久而久之,他們會逐漸扭正心態(tài),正常投入到體育課的學習中來。
2.用表揚激勵激發(fā)“后進生”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體育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掌握學生在動作練習上的不平衡,要尊重學生的每一次努力,以學生現(xiàn)有的體育水平對學生進行肯定和提出希望,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耐心幫助學生認識不足、糾正錯誤,提高體育訓練水平。
如,在學習掌握動作技術時,“體育后進生”由于掌握的速度慢,完成的技術標準低,害怕被老師批評、被同學恥笑,心理壓力很大。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之心去理解、關心他們,不要當眾批評指責和諷刺挖苦,要幫他們分析查找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經常鼓勵引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集體的溫暖。
3.用團結協(xié)作幫助“后進生”
營造平等互助、團結友愛的班級學習氛圍,有利于“后進生”參與合作學習,能得到班集體每位成員給予他們的幫助,這樣會使他們感覺到更加坦然、自信,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因此,我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教育學生互幫互學、共同進步,讓學生結成師徒對,即優(yōu)生幫扶中等生、中等生幫扶“后進生”。比如,我經常有意安排練習時的前后順序及鍛煉分組,優(yōu)化組合,利用優(yōu)生影響“后進生”,帶動“后進生”,充分調動周邊積極因素,通過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帶動他們。在這樣的互助、激勵過程中,學生間形成了一種團結合作、你追我趕的學風,進一步激發(fā)了體育學習的熱情。
4.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后進生”
由于學生在技術概念的理解、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學習技術動作時,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教師在學生出現(xiàn)這些錯誤時,不及時地予以幫助,就會導致學生的困難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訓練效果也會每況愈下。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在練習中的不同表現(xiàn),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癥結之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比如,個別女生在做仰臥起坐時,做不了幾個就體力不支,呼吸急促,教師就要仔細地觀察,是動作不規(guī)范還是呼吸調整得不好,或是耐力不夠。問題一旦找準,及時提出針對性的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
5.用形式多樣的方式考核“后進生”
在學習同一技術動作或課堂練習時,教師應對“體育后進生”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他們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稍加努力就能通過考核。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需要查閱相關的技術參數(shù)或者憑借經驗靈活掌握,針對不同學生提出合理的練習的重量、高度、遠度以及完成動作的標準。如對身體狀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采取降標,除了正常的標準化考核外,還可以增加自評、互評等方式。實踐證明,用形式多樣的方式考核“后進生”,這樣有利于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能激發(fā)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6.用分層練習訓練“后進生”
一直以來,教師在講解完動作要領并示范后,布置的是統(tǒng)一的訓練任務,沒有過多地考慮學生訓練時的差異,給“體育后進生”心理上帶來了訓練的壓迫感和畏懼感。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訓練任務時,盡量考慮學生的實際體育能力,針對不同的體育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的訓練要求,盡量讓他們獲得“跳之可獲”的成功體驗。對于“體育后進生”的訓練,可以由易到難,逐步加大訓練難度,循序漸進逐步縮小與優(yōu)生的差距。
如男生的引體向上訓練,可以采用分組訓練,適當減少“后進生”組的完成數(shù)量。教師切忌用增加訓練量或者懲罰性訓練等方法對待后進生,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他們更加厭惡體育。所以,教師關鍵是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后進生”找到訓練中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幫助其糾正動作,改進訓練方法,及時鼓勵和肯定其進步,讓他們形成積極拼搏的學習心理。
總之,轉變“體育后進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工作。教師要轉變觀念,正確地認識和對待“體育后進生”,要尊重“后進生”、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善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長處,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培養(yǎng)其體育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殷建華.淺談“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J].職業(yè),2009(02).
[2]逯慶水,趙建芬.后進生轉化的技巧[J].河北教育,200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