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洋波 梁歡
摘 要:分析當前中職學校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基礎上,深入剖析了感恩教育在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從班主任、科任老師、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個層面提出了感恩教育在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感恩教育;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必要性;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6-0270-02
一、中職學生的德育現狀分析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向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和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任務。中職學校的德育狀況直接關系到21世紀勞動者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成為影響勞動者整體素質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家庭和社會等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中職學生的德育狀況令人堪憂。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底子差,從小被老師和社會定義為“后進生”,導致很多中職生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且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狀況復雜,單親家庭造就的性格不健全,貧困家庭給學生帶來的自卑心理,富裕家庭出來的“富二代”和“官二代”。這一系列的復雜的因素導致中職學生缺乏學習和生活的動力和目標,精神空虛,不求上進;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還有一些學生從小出生在不健全的家庭里面,性格孤僻叛逆,對父母、教師和他人的關心視而不見,不懂得感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職學生感恩意識的淡薄和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感恩教育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要加強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感恩的思想貫穿于人生的始終,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經》中說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等俯首皆是。感恩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美德,是學生學會做人的起點。一個人擁有了感恩的心,就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人如果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就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過他的人,也會主動幫助別人,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而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很難被他周圍的人所接受。
鑒于目前中職學生德育的不良現狀,歸根結底就是感恩意識的淡薄和感恩教育的缺失。中職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實施者,擔負著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加強感恩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學生和家人、老師以及朋友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動力。感恩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感恩自己的身邊最親近的人——父母開始,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由近及遠,由感恩父母的養育知恩開始推而廣之到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直至感恩一切,通過感恩教育逐步擴大學生的心量,放下以前與父母親人之間的對立,走出孤僻、自傲和叛逆的心理怪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身邊對自己“有恩”的人事物,對身邊的一切人事物都持感激恭敬之心,同時也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和生活的目標。
其次,從老師和班主任的角度來看,感恩教育對于中職的德育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職學校的日常班級管理中,實踐證明,開展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供學生的自律能力,大大健全班主任的工作壓力。感恩教育其實就是一種人性的教育,它首先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正確出來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的關系,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人事物樹立起誠敬謙和的恭敬之心,從感知、感激父母的養育知恩開始,擴散到感恩愛護身邊的一切人事物。
再次,從學校和社會的角度來看,感恩教育有利于加強中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有利于促進家庭以及社會的和諧。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都停留在形式層面,德育課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面記,這種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的道德知識的講授致使德育的效度和信度降低。因此,深入學習和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在中職學校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將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人事物的意識貫穿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增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使德育工作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為學生將來畢業走向社會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感恩教育在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實施路徑
1.班主任要做好感恩教育的實施工作,開展以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
中職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要提高自身的感恩素養,在學生中發揮榜樣的作用;要盡可能利用一切事件去了解學生的心里和情感狀況,使感恩教育更有針對性;同時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讓全部學生參加進來,充分調動感恩教育的積極性。
第一,班主任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的感恩素質和個人魅力,通過言傳身教成為學生感恩教育的楷模。班主任要首先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不斷提高自身的感恩素養和個人魅力。其次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言行一致,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教育學生。多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故事和心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榜樣,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第二,班主任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以情感人。感恩教育應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流的橋梁。班主任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等各個方面,經常跟學生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班主任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進步、寬容學生的過錯,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朋友、家人,才能讓學生產生信任感、親切感,才能成為學生思想的開啟者。
第三,在平時的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參加進來。比如開展名為“念親恩”、“報師恩”、“感恩一切”等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讓學生感知和體會為人父母和教師等為自己個人的成長所付出的辛勞,引導他們用自己的學習和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和師長。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借助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觀看傳統文化講座和論壇相關的視頻,鼓勵學生上臺自己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營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的氛圍。另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加到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或者義工團體中去,讓學生在服務社會過程中感受感恩行動,幫助他人的快樂。
2.與各科任教師聯合,把感恩教育融入各科目的教學課程中去
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中職生也不例外,他們不僅有文化課,還有專業課。可以說,課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集中體現,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課程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感恩教育,必須依托課程,不斷發掘教材中蘊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在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不能只靠班主任一個人單兵作戰,學校要牽頭聯合各個班的科任教師,把感恩教育寫進各個科目的教學大綱,根據各個科目的實際情況,增加感恩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將感恩教育以多種形式滲透到日常的課程教學中去。如在專業實踐的課堂中,滲透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感激國家、學校提供的培訓場所,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即使不是自己感興趣或想要的工作,也必須愛崗敬業。這是責任,也是對社會、單位、學校的回報。在專業的課堂滲透感恩教育,使得枯燥的課堂生動起來,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而且變成了師生情感交流的育人的舞臺,不僅大大拓寬了感恩教育的范圍,而且增強了感恩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合作互動的感恩教育協同機制
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個人單兵作戰,也不能靠學校一方單方作戰。感恩教育要真正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發揮持續長久的作用,必須要親師合作。從學校的層面來說,學校要牽頭構建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合作互動的感恩教育協同機制。
一方面,中職學校實施感恩教育一定要重視家校聯系,取得家長支持,在互相尊重、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做好學生工作。學校可以通過家訪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其對孩子的影響,分析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建立學生檔案。通過建立學生感恩信息檔案,匯報學生取得的成績,讓家長、學校隨時了解孩子在校、在家情況,提出新的目標要求。家長應當積極支持、主動參與學校的感恩教育活動,同學校密切配合,啟發和督促孩子認真接受學校教育,以促進孩子健康發展。家長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感恩”行為,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比如,父母之間要相互恩愛,要體貼、尊重、孝敬長輩;在工作中,要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在與人交往中,要有來有往,有情有義。
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在實施感恩教育中要構建學校與社會協同運作的和諧互動機制,使感恩教育的思想、內容等與社會和諧統一起來。首先,各級政府應從思想上重視,從政策上引導感恩教育。政府部門要盡快出臺與中職學校相應的政策,對感恩教育起到領導和保證作用。其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影視媒體、報刊的感恩宣傳教育作用,增強對青少年感恩意識形成的指導與宣傳力度。再次,整治學校周邊環境,營造有利于開展感恩教育的社會環境。依法加強對學校周邊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嚴厲打擊社會丑惡現象。最后,社會用人單位錄取學生時,不僅要考察學生的技能水平,還要參考學生的德育檔案,同等條件下,對品行高的學生優先錄取。學校也要主動爭取社會的支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團體開展的和感恩有關的活動,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當地老干部、老黨員、勞模、英雄給學生作優秀事跡報告等,建立起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賈冰.中職生感恩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2]肖華英,吳東輝.談中職學校學生的感恩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3]張立艷.中職學校感恩教育的實踐探索[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