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儉 覃健
摘 要 教務管理肩負著提升教學水平與監督教學系統正常運轉的重任,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在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務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全體教師優化教學模式。當前“小組合作學習” 是適應學生的各科學習風格,并促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最流行、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初中生的意義及理論依據、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存在的問題以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 初中教學;小組合作;合作學習;模式
新的課程改革提出“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等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初中各學科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普遍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力的挑戰了教師的“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學生的交往與審美能力。但調查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較多,并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討,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狀況的調查
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較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卻處于被我們所忽視的境地,家長、學校、社會都沒能給合作能力以應有的重視。現今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排他性強,不愿意、不善于合作,缺乏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學生從上學第一天起,就直奔成績、分數,一切都圍繞分數轉,學生間的交往多表現為敵對,只顧自己好,怕別人超過自己的嫉妒心理嚴重,在學習生活中,過分認知自己而忽視認知他人,這種缺少廣泛的人際交往與合作,看重競爭忽視合作的現象必將影響素質教育的推進。另外,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只見三尺講臺上惟我獨尊,難見黑板面前人人平等,盡管教學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教學不民主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做主,教學方法多以灌輸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創造性得不到培養,以“教師為中心”與我們今天“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教育觀念顯然是相悖的。
二、合作學習的涵義
美國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我國教育家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改善班級的心理氣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的策略體系。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組建學習小組,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人左右為宜,一般是兩名優等生,三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后,互換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2、明確小組成員責任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明確小組中各成員的責任,每位同學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都要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組長既是一個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又是教師的得力助手,也是聯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在選擇小組長時,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可為輪換制,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在6人小組內,設組長1名,2名展示,點評員、操作員與記分員各1名。要求組內分工落實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3.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
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選擇有探究價值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為使小組合作學習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在選擇探究問題中必須注意那些具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進行開展合作學習。
4.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
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機應變地想出調節課堂氣氛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積極認真的思考問題。在小組合作中教師應在各小組間巡回指導,引導學生采用正確、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時給予點撥、鼓勵和幫助。比如: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時,教給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質疑,要組織學生在班內討論。對于學生發言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矯正。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5.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
在評價內容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學習策略及價值觀、學習習慣、發展潛能等綜合性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采取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課堂信息交流的方式由單一的教師講授轉變為多元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互動的交流方式。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小組團隊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總之,小學生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潛能,有利于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實踐證明,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確有不少困難,但只要我們教師以先進理念為指導,積極鉆研現代學習理論,大膽嘗試,勤于實踐,不斷完善,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在合作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