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照英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增加了難度,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的配合,共同找到應對挑戰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網絡環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094-02
21世紀,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可以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這就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環境下傳統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挑戰。面對這種情況,應如何加強網絡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到應對的思路與對策。
一、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積極探索網絡教育手段
(一)堅持正面引導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和法制觀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應增加網絡道德規范及法律的相關內容。通過正面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白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網絡道德觀與法制觀。目前,在個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已經增加了此類內容。但是,這部分內容所占篇幅不大、案例不多,而且并非重點內容,這是遠遠不夠的。其次,可以通過組織青少年聽報告、看相關影視作品等其他形式,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正面引導和宣傳教育,使他們了解網絡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醒他們引以為戒,學會自覺抵制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提升道德水平,防患于未然。再次,學校應對青少年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使各個部門之間能夠相互配合,共同防范網絡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如,制定相應的學校規章制度及懲罰措施,規范青少年的上網行為。
(二)加強校園網站建設,構建網上教學基地
網絡信息是紛繁復雜的,要摒棄網上負面信息對青少年的影響,就應主動建立有利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和資源,引導學生加強自我學習。作為學校,應加強校園的網站建設,吸引青少年關注自己校園網上的信息。一方面,加強網上圖書館的建設,使青少年在網上可以方便閱讀相關書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開展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或職業生涯規劃分析等實用并受學生歡迎的平臺,從另一個角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三)加強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的監管,積極與青少年進行網絡溝通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注意監督青少年的網上行為,充當青少年的信息“把關人”,幫助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可以通過關注青少年在論壇中的留言、微博或QQ空間中的日志,或直接與他們在線交流,留意他們的思想動態,并在此過程幫助青少年過濾不良信息,引導青少年選擇對他們有益的信息,一旦發現他們在網絡上發表了消極的言論或表現出負面的情緒就應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和教育,盡早解決問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學會利用網絡方式與教育對象進行溝通,如利用校園BBS、E-mail或是QQ聊天工具等。走近青少年的網絡世界,與他們平等的溝通交流,增進感情,以便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式方法
在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盡量使教育教學方法現代化、網絡化,以增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是枯燥的,僅靠教師的一味說教只會使青少年感到乏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改進教育教學手段,增強教育教學效果。例如,利用網絡資源開發直觀、生動、趣味性強的課件;將網絡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當中;在教學網站上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討論;與教育對象在線實時互動,有問有答,對青少年進行遠程教育等等。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化網絡巧妙結合在一起,運用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加強社會監督,創造健康上網環境
(一)在網絡上建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強正面宣傳
在網絡時代,對青少年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僅僅依靠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在網絡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強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宣傳。作為社會主要媒體的互聯網,應承擔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責任,發揮其對青少年重要的導向作用,培養青少年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和法制意識,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除了學校的網站之外,還需要在網絡上開辟更多專門的網站或專欄,對青少年開展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要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范圍,填補這方面的空白。目前,我國已經有了類似的“紅色網站”,但是,數量不多,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不夠活潑,難以引起青少年的參與熱情,此類網站的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政府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增加投入
網絡是對青少年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網絡起著主流媒體的重要引導作用,政府應該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門性網站,應加強建設的力度,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鼓勵其發展。對于學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府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積極倡導學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研究工作,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網絡環境下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養,這些都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支持。
(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青少年營造健康上網環境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使青少年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侵害,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還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到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網絡運營商應體現出社會責任感,承擔起培養青少年網絡素養的職責,自覺監督和抵制不良信息的傳播,決不能為了個人經濟利益做出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企業和商家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考慮社會效益,尤其是那些網絡游戲的開發商和設計者,應該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找準發展道路,自覺掐斷色情和暴力的源頭。網吧的經營者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堅決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手機上網目前已經成為青少年上網的又一重要途徑,我國的電信企業對此也加強管理,防止手機淫穢信息毒害青少年。只有社會各界互相配合,共同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才能為青少年營造出健康的上網環境。endprint
(四)政府加強監管力度,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要為青少年營造文明、安全的網絡環境,單純地依靠人們的良心發現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用相應的制度和法律去約束那些見利忘義的違法者。一方面,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互聯網上的信息進行審查和監控,加快開發相應軟件與防火墻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保護網絡安全;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此類違法行為的關注,盡量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時制定出措施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等二十幾部與網絡管理相關的專門性的法律法規,同時在刑法等國家基本法律中增加了懲治網絡違法的相應條款。但是,這些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尤其是亟待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
三、營造和諧家庭,加強對青少年的積極引導
(一)營造和睦家庭氛圍,主動關心孩子,引導其正確上網
家庭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道德教育關系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在網絡環境下,家長應該及時轉變觀念,樹立與孩子平等的意識,盡快適應網絡時代特點,積極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主動關心他們的網絡愛好,了解孩子的網絡行為習慣與精神需要,這樣才加以正確的引導。家長不必視上網為洪水猛獸,而應努力培養孩子健康的上網習慣,監督孩子的上網行為,教育他們不要沉溺在網絡游戲與網上聊天等虛擬世界,讓他們知道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可做;教育他們不瀏覽和傳播不良信息,不在網上罵人,不使用不文明的語言;教育他們不可以輕易地見陌生的網友等等。當然,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孩子,多與他們聊天,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與父母的愛,才能更容易走近他們的世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做到以身作責、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目前,許多青少年留戀網吧,不愿意回家也與家庭氛圍不和睦有關。要監督青少年的上網行為,首先就要把他們留在家里,絕對不能讓青少年迷戀網吧。因此,家長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對家庭產生眷戀,愿意留在家中,以便于家長引導孩子正確上網。
(二)及時與學校溝通,掌握青少年思想動態
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家長間的相互聯系主要是以青少年的學習情況為主要內容,因而往往忽視了青少年的思想狀況。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學校和老師建立聯系,及時取得信息的反饋,以便隨時、全面地掌握孩子的動態。學校與家長都應努力尋找有效的溝通和聯系途徑,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如果家長不重視與學校的互動溝通,就缺乏對孩子的全面了解,也就無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家庭的品德教育,并且不利于青少年品德的發展。只有家長與學校加大合作的力度,才能共同抵制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侵害。
綜上所述,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任務,社會與家庭同樣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只有各方通力配合,才能實現教育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