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丹
摘 要:審美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而且,對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美的存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育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然而,如何才能發(fā)揮語文閱讀的價值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進行簡單的介紹。
語文是美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到處都有美的存在。在素質(zhì)教育下,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語文教材中的美展示給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首先,我們可以借助語文教學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人物美。所謂人物美不是單純地指外貌美,還包括心靈美。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從多角度向?qū)W生展示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閱讀欣賞過程中感受人物形象,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我讓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內(nèi)容,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這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zhàn)士。接著,我引導學生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如何理解“哪里需要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xiàn)在哪里”這句話的含義?雷鋒叔叔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但是他在哪里呢?使學生在思考問題,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雷鋒的奉獻精神,感悟雷鋒的美,進而使學生做一個懂得奉獻愛心、助人為樂的人。
其次,我們可以借助語文教學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自然美。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時,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讀者走進山林,探訪朋友,優(yōu)美的語言讓讀者身臨其境,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按照作者拜訪的順序進行閱讀文本,順序如下: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自然圖畫,進而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總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本中蘊藏的美,進而,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邱姣嬌,王宗海.小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作者單位 貴州省石阡縣坪地場鄉(xiāng)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