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杰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主要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靈魂,是促進國家興旺的內在動力,因此,創新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小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效率,還能讓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的習慣,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此外,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學中總體目標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師研究的重要問題。為此,筆者結合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如下看法。
一、引導學生想象,提高數學創新能力
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通過想象問題,可以集中大腦注意力,進而通過鍛煉大腦的思維來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想象,由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但這里所說的想象并不是胡思、幻想,還應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根據、有目標的想象。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內容探索不同的想象情境,引導和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復習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三者的圖形關系,提醒學生可以將梯形的兩條底邊變得一樣長就可以變成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平行四邊形可以看做是兩底邊相等的梯形,同時學生會想到三角形可以看做是一條底邊為0的平行四邊形,由此,通過三者的對比,掌握和理解面積的求法,這樣就為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精心設計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
采用問題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學習的動力。面對提出的問題,學生需要展開有效的思維,才能尋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就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保證設計出的問題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一些創新題材,打破傳統的數學問題形式,為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由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生解應用題時,針對一些應用題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解法解出,如,修一條3200米的公路,前兩天修了總長度的 ,問按照不變的速度,還需要多少天完工?學生可以用3200÷(3200× ÷2)求解,也可以用(3200-3200× )÷(3200× ÷2)求解,這樣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題的提問方式可以大大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而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
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問題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在思考或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時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保證學生能真正通過思考問題來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此外,創新思考問題的過程是一種探索的過程,與固定思維模式解題相比,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摸索。如果教師認為這樣會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就無形之中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成果,致使學生失去創新思維的動力,也就無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和學習時間,讓學生真正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精心設計問題等方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魏麗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黑河教育,2008(2).
[2]王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青年文學家,2011(10).
[3]蔡紅娟.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3).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鎮郊中心小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