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福
摘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從三方面闡述了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掌握字詞,為閱讀打好基礎;教會方法,逐步培養閱讀能力;媒體輔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可見,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并學會運用其為自己的生活服務,貫徹大語文觀。語文為生活服務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閱讀,由此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綜合了傾聽、會話、朗讀與寫作各方面的知識,既是識字教學的必需途徑,又是學生進行寫話訓練的基礎。很大程度上,只要教師指導好學生的閱讀,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語文教師應重視小學生的閱讀指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掌握字詞,為閱讀打好基礎
在閱讀文章時必須先掃除文中的字詞障礙。只有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詞語,才能將文章讀通、理順。學生只有在理解文中字詞的前提下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展開閱讀。同時,解決字詞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過程。積累好詞佳句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時要先引導學生利用字典、詞解決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指導學生學習字詞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字詞的理解,還要注意指導學生進行運用。另外,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掌握要與學生學習文章,理解課文內容相結合。在學生學習、掌握字詞時,教師要隨時指導學生練習說話和口頭作文,再將這些詞語放到課文的句子、段落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學生既能明確字詞的含義,掌握字詞的用法,又能理解文章中的重點句子,為學習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會方法,逐步培養閱讀能力
要想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自主學習、閱讀的機會。當然,學生自主進行閱讀不等于教師完全放任學生,教師要在學生閱讀時逐步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在進行閱讀時,學生的字詞積累、語言鍛煉、思維提高都需要長時間不停的訓練提高。不同年級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制定學生訓練方案時也要考慮到這一方面,分層進行設計,按照先讀通,再讀懂,進而指導學生進行品讀的順序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只要學生學會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學習,就會在學習的態度、習慣方面產生重大的轉變,自覺性得以激發,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教學的效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三、媒體輔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也影響到了學校的教育形式。新課改要求小學生具有初步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閱讀正是學生搜集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要善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教會學生運用圖書、網絡等手段來搜集、整理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天馬》一課時,我就事先布置學生在課下查找關于天馬的資料,再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本來距離學生很遠,學生難以理解的一些知識立刻就變得形象易懂,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是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必須途徑,“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教師精心指導,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桂生.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葉獻萍.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的目標與方法.科教文匯, 2006.9.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錦斗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